影片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去太空?”我想或许是人性中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吧?一位宇航员在描述进入太空的感受时,他抛弃了在浩瀚中的渺小感,说道“你只面对你自己”,这也是女主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原因和本片的主旨。
·人类首部太空实拍电影
震撼的宇宙画面,真实的空间站景象,虽不懂其中的技术,也极大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是人类伟大且浪漫的一次尝试。虽说这是本片最大的噱头,却远非本片核心和最打动我的地方。
·挑战不可能
让医生去太空站做手术本身就看似不可能。在女主成功进入空间站观察到病人肺部,从医学角度进一步判断无法在空间站救助病人后,所有远在地球一端的医生和航天局人员极力叫停手术,女主却“一意孤行”,坚持手术。如果手术失败,女主、医院、航天局可能都将背负本来无关的责备、惩罚,她为什么要坚持呢?
可能是女主作为一名优秀医生的职业道德。她知道现在终止手术,病人一定会死亡,所以她不要等待失败,她要用自身去冒险,挑战不可能,为病人博得一个生的机会。
可能是女主自身经历的影响。她曾和女儿一起眼睁睁看着丈夫在车祸中死去,并一直活在丈夫去世的悲痛中,所以她不能再让一个女儿失去父亲。
可能是女主作为一名女性,一个人类,天生的悲悯与博爱,她要拥抱生命,不向死亡妥协。女主的行为没有借鉴意义,因为只有她,只有在当时当刻,才能做出那样的选择。但是人类中总有这样的英雄出现,救助一个人、一个家庭,并温暖所有人,我们要感谢他们。
·最好的女性题材角度
这两年女性主义题材文艺作品很多,互联网上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很激烈。但很多都将男女两性对立,并在社交网络上进一步放大。可我一直坚信,女性主义不是只关女性的议题,要实现女性主义也需男、女两性的参与。
本片用女主和男友两个角色,通过他们的行为打破了社会对男女性别固有的一些偏见。女主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她超越了很多男医生,成为唯一被派入空间站的医生。女主在最关键的时刻,力排众异,做出了大胆的选择,证明了她的勇敢。在手术最焦急的时刻,她一边在电话中应对、安抚不知事情真相的母亲,一边冷静地、精准地操着器具,成功完成手术,体现了她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所以这些常被男性冠名的优秀品质女性同样具备,甚至更出色。
男友从另一个角度,尽管他也十分向往这项任务并且同样具备应有的素质,他还是推荐了女主。因为他爱她,他知道这次经历能增强女主的自信心,使她相信自己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而且或许能帮助女主走出失去心爱丈夫的阴霾,拥抱新的爱情和生活。在荣誉和自我面前,他选择了为爱牺牲。手术中在女主无措时,他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帮助女主成功手术,他做了“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
我之所以说这是最好的展现女性主义的角度是因为我知道,这并不是艺术作品中的想象,我们身边很多例子,那些事业成功且家庭幸福的女人,那些关心家人,做饭做家务看娃的男人,他们都在践行女性主义。而很多文艺作品却走在了人们生活的后面,还在将上个时代的不良传统展现给大家看,故意在一旁捂着嘴偷笑到“你看,这多丑”。观众就开始为这丑找证据,真实情感地辩论。我认为好的艺术或者说艺术的主流应该走在人的前面,将人们引向光明。
·有那么一点反差萌
太空、生死、爱都容易将影片带进宏大叙事,但这片子观感轻松、愉悦。是最近我看的2个小时时长感觉过的最快的影片。
一个元素是偶然冒出的几句诙谐的台词;另一个元素是女主母亲的形象,因有心脏病被所有人瞒在鼓里,在千钧一发之际,所有人屏气凝神地注视着太空站时,母亲在电话里与女儿聊着家常;还有一个元素是配乐,在一部俄罗斯太空拍摄的影片中,听到了欢快的印度曲风,高昂的意大利歌剧唱腔和浪漫的法式情调,也是蛮可爱的。当然最后宇航员和女医生在空间站翻跟头,互相抛接食物的画面很难不博观众一笑。
Ps 讨论一个话题:怎样使观众相信影片的故事,怎样使影片的人物形象立住?这部影片给我一些启发。人物的行为都要有动机可寻,比如《挑战》中黑白画面展现女主一家车祸的经历,女主和丈夫爱的信物——耳环。很多心理变化和情绪如果只靠演员的演技,只是使导演和演员达成一致,只能打动本来就有共同经历、价值观的观众。
Ps2 很开心发影评的时候发现豆瓣升分了,拜托影院有点儿良心,多排排片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