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1.一直到妈妈知道冯得了阿尔兹海默之前,电影很紧凑。简简单单就把冯老师讲清楚了,警察局里签字会对她有名誉影响但是签了摁了手印,夜里听见家里有人偷东西但又睡过去了,给母亲读书把你和我读反。一个高知的智力优越和强烈的小资崇拜加上对生活的轻蔑,上了年纪的无奈妥协。其实我感觉大部分人,一直是一个对于现在正发生的事没有办法直视,选择用积极向上的精神胜利法来克服。
2.有一个转场有点意思。是一个外面餐厅现在开饭的镜头,转到妈妈桌子上的精致早餐。
3.很适合用鱼眼的两个镜头,用了小景深的固定摇镜头。
4.我国电影特别喜欢塑造老顽童形象。对于冬泳的老头,翻栏杆的老太太,喜欢玩电脑的老人,爱说脏话的老人有天然的欣赏。母女间的对话,给我一种在互联网上聊天的感觉,用滑稽搞笑的方式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感受,每一个这样的人都无比清醒且渴望正常的交流。唯一能读到真诚的部分,是妈妈刚知道女儿得了阿尔兹海默的一段时间,是每一次说要保护女儿的时候奋不顾身。不要说怎样都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别扭的表达是无效的表达,希望所有人可以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愿,比如害怕恐惧,憎恨愤怒,嫉妒自卑。
5.片中带着恨的爱让我感觉很真实也很不适。两个人坐在客厅地上,扇了对方几巴掌。两个人的形象让我想到了《红手指》里的姐姐,妈妈和妻子。我敢说,很多家长是恨孩子的,剥夺了美好的青春,降低了珍贵的尊严,孩子不可能按照你的意愿成为他自己,就算他听话顺心但是建立在恨的基础上,建立在人是自私的基础上,就肯定会有主观的恨生出来。但是每个父亲母亲都会有不可豁免的天性,保护和爱自己的孩子,每个母亲都是母狼。
6.隐隐约约觉得最后会推着轮椅,一起走到浪潮中去寻死。说不明白话,没有真相,只有激越不停的生活,越来越瑰丽和平实虚伪的岁月静好。
7.对父亲,两位女性都有难言之隐和巴别塔一样的崇高。父亲的考古日记就像验处子血的白布。
8.不太年轻的题材也不太年轻的叙事铺陈,但是拍的很青涩,不太成熟。
标题取自杨绛先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