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
故事结尾,是李相夷与江湖的最后告别,而我就以此篇在八月的最后和李莲花告别吧。
此文非一蹴而就,带着残存的少时读书记忆第一遍看完了剧,意犹未尽,于是一边翻着原著一边第二遍沉浸剧中,不过停留在了李相夷救活云彼丘后离开那里,便不愿再继续。期间多是茶余饭后深夜睡前做了零碎记录,不甚齐全,文风不一,直到此刻读罢血染少师剑,后记番外,才决定就此完结了它。
七月十三,是李相夷写下绝笔信的日子。八月二十五,东海之滨,世上没有了李相夷,只有李莲花。
是的,李莲花还活着。
那便解答自己的一些疑问。
关于原著和剧作改编
少时翻过原著,但太过久远,除了李莲花这个形象记忆犹在,只剩客栈、鬼村等零星记忆了。和很多观众一样开始从头到脚都不太看好,武侠+探案,内容太多太满难以结合。原著中案件设定多少透着离奇玄乎难以呈现,更要命的是江湖部分很是写意,给了读者足够的遐想空间,却很难拍出来。看了正片,一开始仿佛在看新探案故事,直到客栈碧窗有鬼杀人案才打开了我尘封的原著记忆,随后剧情愈发精彩,元宝山庄和女宅案颇有实景剧本杀的味道,梦回了明侦。一次次案件串联起来都隐藏在巨大的江湖阴谋中,江湖主线逐渐明朗后,武侠味更是浓厚,小花小宝阿飞的故事延展撑起了莲花楼的武侠世界,酣畅淋漓。
剧里满足了自己中二的幻想过足了瘾,把当年武侠小说里令人浮想联翩的画面还原在屏幕上,大饱眼福。这里不止台词,名场面,更指的是打戏,还原了夷神诸多场面,就是一个爽字,太爽了。最后李相夷和单孤刀的对决让我想起了天下第一最后与铁胆神侯的决斗,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编剧对原著的改编忠于原著内核,却在内容基于原著做了不少戏剧化的改编。剧中完善了方多病的人物成长线和笛飞声的故事线,多了花宝双侦探模式和花宝飞三人行。为了把几个案件故事串连起来,又在单孤刀之事上大做文章,补了李相夷的身世,加了一条南胤族企图复兴的故事线,有点类似江玉燕传奇的写法。改编良莠不齐,好的是花宝飞三人组的日常互动给故事增加了很多喜剧色彩,也多了仗剑行江湖的热血澎湃。
扩充的方多病和笛飞声人物个性鲜明,方多病保留了原著里的出身富贵,幼时体弱多病,话多聒噪,总是被花花忽悠,容易暴躁跳脚。但多了人物的成长,想加入百川院等等的补充。而笛飞声也增加了从小魔鬼训练残缺的童年,为后天个性做了解释,也保留了人物本身热衷武学,乐于比武等冷酷的个性,看似反派却实则是花花的知己。
剧里和书里的叙事基调大体都是搞笑轻松的,却又带着淡淡的悲伤,到极乐塔事件之后,李相夷的回归身死才让悲剧氛围浓重了起来。剧里又多了些悲剧成分的渲染,例如对于四顾门与金鸢盟作战一事多提及是李相夷意气用事,门中损伤惨重,门主颇为内疚自责;增加了单孤刀大反派,被最亲近师兄蒙骗陷害,最后揭露身世真相一切成空。整体算是比较大的改动,不过好在李莲花还是李莲花不变。
这样的改编算不算上好呢?
原著越往后读越是理解这样改编的用意。
本身原著里就出现诸多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且行凶手段极其残暴血腥。若完全呈现多半是难以播出。
至于案件构思,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并不是严谨推理小说,多建立在猜测推断上。案件大部分都是从李莲花和方多病视角展开的,在推理和还原真相的过程并不像纯破案剧那样走完整的流程,比如看案发现场,验尸,排查可疑人物等等,开了点金手指或者说一些可能有些主观臆断的部分,没有把线索全部铺开再完全还原过程,严谨度上自然稍逊。但也正是在武侠背景下使得一些手法多了可能性,当然也可以说是合理存在的bug。剧里其实基于原著架构填补了部分猜测推断的逻辑闭环,使得排除法之下得出的结论更顺理成章,可以接受。好在总体来说还是撑住了这些保守中带着冒险的改编,逻辑一环扣一环,很多细节也刻画到位。一桩桩案件草蛇灰线,每个案件最后都留下南胤相关的线索,最后是利用四枚摩罗天冰打开摩罗鼎,用业火母痋掌控天下。这个串联部分做的很好,一开始很担心到后面剧情逻辑会崩,很高兴并没有,到结局把剧情推向了新的高潮。反派的结局来了个戏剧化的反转,多年执念化为空,倒也无可无不可。
受限于集数篇幅,剧里对案件做了挑选删减,也把部分省去的案件细节嫁接到保留案件中。配角人物做了一定整合化繁为简,并从全局视角补充了所谓反派笛飞声和真正反派角丽谯的动机背景。这样也使得人物主次分明也彰显个性,故事主线明晰不跑偏。
剧中最出彩或者说意外最受观众认可的是三人组探案,采莲庄嫁衣杀人,女宅和石寿村三案还原度高,也颇受欢迎。
剧里还原了绝大部分原著的经典台词。
“那时候是春天,我觉得萝卜长得太慢,一日一日地看着,一日一日地数着,等到看到地里有萝卜肚子顶出土的时候,我高兴得……差点痛哭流涕。”
若是当年……只怕早已自绝经脉,绝不让角丽谯有此辱人的机会。 若是当年…… 若是当年……或许彼丘一剑刺来的时候,他便已杀了他。 他叹了口气,幸好不是当年。
有些人弃剑如遗,有些人终身不负,人的信念,总是有所不同”。 不错,人之信念,终是有所不同。
李莲花此生有负许多,但最对不起的,便是这一柄少师剑。
“你现在这样很好。”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李相夷死了,相夷太剑却未死。”
“横扫天下易,而断相夷太剑不易。”
最后对云彼丘的自白:“碧海青天,晴空万里,我楼后的油菜开得鲜艳,门前的杜鹃红得一塌糊涂,明日我可以出海,后日我可以上山,家中存着银子,水缸里养着金鱼,这日子有何不好?”
以及东海大战迟来的绝笔信...不完全同于原著,加了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倒也是个不错的结局。”加的恰如其分。
山外
也正是亮点足够出彩,瑕不掩瑜,才让不少原著粉依旧认可改编。与我而言,还是满意的,很多时候改编倒也不求全盘复刻还原,毕竟原著并不完美,更多是精神内核不变,人物魅力保留甚至放大,做到了大抵就不会差。不论是武侠还是悬疑都做到了优秀,值得八分以上好评。
莲花楼的故事从一开始便是披着轻喜剧外皮的悲剧。十年前东海大战中李相夷中碧茶之毒重伤坠海后,那个意气风发、受万人敬仰的天下第一李相夷就已不在,只剩褴褛青衫在侥幸偷来的生命里孤身行走的李莲花。年少时自己是更向往李相夷的,向往成个武学奇才,创独门武功,打遍天下无敌手,向往江湖里的鲜衣怒马,逍遥自在,锄强扶弱,维护正义,即便是现在仍有这份情怀在。但如今我更读懂了李莲花,东海一战后回到四顾门看到了满目疮痍,听到了旁人的怨怼,昔日恋人的分手信,是自身解毒无望,有了自责怨恨绝望,于是选择转身离去入了凡世。为了不让自己饿肚子,当了号令天下的门主令牌,种起了萝卜,为了不风餐露宿,搭建了一座行走的吉祥纹莲花楼。还学会了烧饭,厨艺不怎么样,却足够填饱味觉渐失的自己。为了少受剧毒的折磨,自学医术,半通不通,成了江湖游医,甚至有了医死人肉白骨的神医之名。李莲花经过了十年慢慢放下了李相夷的一切,揭开单孤刀身死的秘密后,他终是渡人渡己。他从来都会觉得自己过得很好,也会让自己过得很好,过得快乐自在。大事也好,小事也罢,没有如果,不回头。他并不孤独,也不需要依靠别人救赎自己,有亦师亦友的搭档方多病在关心他,有笛飞声这个从敌人走向朋友的知己,还有师母苏小慵了无和尚许许多多人的关心。可江湖忘不了李相夷,树欲静而风不止,李莲花只能出手了结了李相夷的一切,让他的身边人放下这一切,渡人渡己。少师剑断,纵身跃崖,东海失约,舟上绝笔,只留江湖功名入海流,世间再无李相夷。最后的开放式结局引人遐想,我自然愿意李莲花还活着,悲风白杨与扬州慢两个独门内功相加,破而后立,死而后生。此后只有不再背负李相夷的李莲花,在东海小渔村里种菜钓鱼下棋,听海赏月饮酒,安乐自在。
跳望江而去
李莲花/李相夷
在我看来原著最成功的就是塑造了李莲花这个人物,此人太过特别,以至于多年后忘了莲花楼的故事却依旧对李莲花念念不忘,而电视剧改编最大的惊喜恰恰就是成就了李莲花,也成了我近年来最爱的武侠人物,暂时没有之一。
李莲花扮演者的形象和我想象中的相去甚远。剧里李莲花一出场就在很多日常对话和细节里填补了更多李莲花本身的人物色彩,且与原著里的刻画相对贴合。总是时不时慢半拍,冒出一句“啊”,遇险就让方多病顶着自己飞快躲起来。日常温文尔雅,白衣灰袍,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时不时又带着点狐狸的狡猾,总是在忽悠别人,话里半真半假。但每每认真思索案件,危急之时总是气定神闲,让人信任。看到他一身青衫显得清冷,却又带着温和的笑意,总觉得此人多了神秘色彩,后来看到演员的形容是“柔和的冷漠敷衍”,豁然开朗觉得对了。
李相夷是不可一世的,是光彩夺目的,惊才绝艳的,甚至是任性妄为的,他有诸多优点,天赋异禀,侠义心肠,能成事,也能干大事,但又过于张扬铺张,不足够洞悉人心,这样的人不完美,但却满足了许多人的想象,才成了江湖的白月光。而李莲花则落入凡尘归于众生,是平和幽默的,总是气定神闲,却又看似畏首畏尾,怕冷怕死,遇事第一个逃跑,但又是具有禅意智慧的,甚至有时候像个带着烟火气的菩萨,总是不经意安抚人心,对贩夫走卒也一视同仁,温柔耐心。没有了李相夷的光环,李莲花看似胆小如鼠,平凡庸碌,却智勇双全,心思缜密,屡破奇案,不惧他人目光,内核强大稳定,让人不自觉信服,永远乐呵呵待人,有助人容人的侠义胸怀。这样的人亦是有着极强的个人魅力,不仅有传统江湖侠客的韵味,更有侠之大者不滞于物的胸怀。
原本心目中的李相夷和李莲花是割裂的,时常觉得好像换了一个人。而我在剧里神奇的将他们统一了起来,不止是形象,更是内核。从李相夷到李莲花,从表象来看两个人个性截然不同。李相夷意气风发、张扬狂傲,打遍天下无敌手,喜欢热闹,还喜欢吃糖,身为四顾门门主为了武林大事忙到不行,是江湖人的白月光,是剑神一样的存在。而李莲花沉稳淡然,时不时忽悠别人,喜欢独来独往,不爱掺和江湖事,喜欢钓鱼喝茶种菜赏月。可不论是李相夷还是李莲花,都有一颗侠义之心,善待他人,让自己活的体面,始终重情重义。老李以前很爱命令人,现在也还是很会使唤人做事。曾经的李相夷傲气外显,不可一世,而李莲花经过十年沉浮,将这份傲气收敛于心,骨子里还是有着那份傲气。李莲花泯然众人,却获得了李相夷不曾有的心中的自由。李莲花或是李相夷,都当得起一个侠字。甚至在最后,也还在一一兑现李相夷的承诺,给乔婉娩的礼物是最甜的喜糖,救了云彼丘保护四顾门所有人周全,他完成了他所有想要完成的事,人生不留遗憾。
人生没有如果,不必回头。上山的路一开始有许多人一起走,走着走着就散了,高处不胜寒,于是到了下山,走的才是自己的路。
我也质疑过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莲花楼,独独喜爱李莲花这个人物,也问过自己究竟爱的是书里的或是剧里的李莲花。很难说自己是喜欢书里的小花,还是剧里的小花,我想都不是,李莲花从书里到剧里走出来,默默走进了我的童话小世界里,已不只存在于光影流离中。曾经我疯狂喜爱杨过,羡慕李相夷的天高海阔,从前那样很好,现在独爱李莲花,也很好。我想那些虚幻世界的人物在某个人生特定阶段与当下的自己交织相遇,对话,勾勒出内心被埋没许久的样子,这便是缘分。我们总是觉得要匡扶正义,实现我们少时的理想,可到后来才发现,能养活自己过好生活也是值得夸耀的事,毕竟没有人能逃开这俗世的生活。
翻阅原著及二刷除了意犹未尽,更是想解答自己心中的一些疑惑,多少谈谈想法吧。
李莲花放下了吗?想过活吗?
看完剧后这个问题在我脑海里徘徊了很久。以我最初的理解,这点与与原著大不相同。原著里的李莲花是已经经过十年差不多完全放下释然了,而剧里的李莲花尽管放下但还是想完成最后的心愿就是找到当年单孤刀的遗骨,因此变成了李相夷和江湖的一场漫长告别,到最后才彻底放下,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
但我回过头看无了和尚说的话,和尚为何执着于让他解开这个心结。见,则解心结,延寿命。所以和尚始终认为李相夷并没有完全解开心结,他不想回去再以李相夷的身份出现,不愿意再有牵扯,其实也是一种逃避?而为了李相夷担忧悔恨之人不下百十,他们也还仍然放不下。李相夷死了十年,李莲花过了十年的逍遥日子,也许他在李莲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但回过头看见故人们依旧被过去牵绊,于是想叫他们放下过去,也放过自己。可事实上,他也需要放过自己。用扬州慢救了乔婉娩回来后大病一场,固然有身体原因,可眼神空洞失了神也不会骗人。少师剑重回手里时的复杂心情除了他自己没人能知道,原著里念起“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过去逐渐被岁月埋葬,想起不过一时感慨,终究轻描淡写。我想很多书粉一开始并不太接受这点改编,但随着剧情推进,会发现李莲花还是那个李莲花,只是把小花疗愈自己的过程放了出来,故此书里的剧里的小花实现了统一。最后选择回归李相夷,是为了曾经的好友云彼丘。剧里没有说的是云彼丘和相夷当年的关系才最是亲密,而相夷在从角丽谯老巢机关走出时便知道是比丘布局设下了一切,也知道比丘的固执,知道他只信自己的话才可能放弃自杀,所以又从海底活了回来。
他想活吗?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十年前就死里逃生,拖着残躯过活的人太过奢侈。小花身受重伤又中了天下奇毒,本就没有多少生机,这十年来的光阴像是偷来的,自然早就看淡了生死。原来是想活的,因为师兄单孤刀的尸体还没找到,结合之前他和关河梦探讨如何解救身中虎毒之人的性命提出的以毒攻毒的痛苦方法,他很可能是以身试法来解救自己并有所成才延长寿命至今的。但最后他了结了李相夷的一切,完成了所有自己想做的事后还想活吗?想,因为李莲花放下了一切,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给了所有人交代,最后终于可以过上自己的生活了,怎么会贸然放弃自己的生命。不是想死,更不是拼了命的活,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让自己快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救人出于本心,有自己的理由。将忘川花让出给了更需要的人更有自己的考量,为了保全自己的好友一家,保全天下安稳,他从来不违背本心。最后挑了个自己喜欢的结局,保全肖紫衿的体面,以绝笔信告知笛飞声失约东海,让李相夷体面的告别,换得了李莲花的自由。我想他并没有遗憾。
四顾门等人对李相夷的态度?
很讽刺的是他的宿敌笛飞声,甚至萍水相逢一面之缘的人都能认出李相夷,而佛彼白石乃至肖紫衿这些曾经一起共事的好友却始终认不出,或是被轻易忽悠过去,或是稀里糊涂不去深究。是真的认不出吗?还只是不愿意相信眼前的李莲花是李相夷罢了。如果眼前的李莲花是李相夷,那这个李相夷于四顾门而言也毫无用处。原著里百川院破尸案后佛彼白石的态度便是,宁愿他不是门主。他们在意的是那个强大的可以带领他们仗剑江湖的门主李相夷,至于李莲花则无足轻重。到最后,李相夷重归,众人欢呼拜倒,可他们习惯了李相夷的强大,忽视了李相夷惨败的面容,逐渐失神的眼睛,只当他是那个门主,挽回了四顾门的名声,而李莲花的一切又被小花拙劣的遮掩过去。
而肖紫衿一贯觉得他无论怎么恶言相向怎么挑衅吵架都不会动摇李相夷,李相夷怎么会死?到望江亭找相夷决斗之时都还是满心满眼的妒忌怨恨,他甚至不明白相夷断剑跳江的用意,直到东海之滨听到绝笔信才明白过来,可惜明白得太晚了。李相夷断了少师剑跳了望江,少师剑断那一刻我是万分不舍的,比东海绝笔信更为悲怆,总是忘不了一人一马在亭边踱步而去的画面。没错,人的信念终是不同的,少师剑我放不下,那总归是李相夷的武器,见证了李相夷的太多太多。纵是主人不会再回来,名剑也不该是这样的宿命。可对于李莲花来说,人生如大梦一场,他没有什么无法割舍无法放下了,有的只是孑然一身,所以他愿意成全了肖紫衿。
武侠里正派不够正派,反派比正派正派,这似乎从金庸武侠世界里沿袭下来,成了常态。正派对李相夷的许多举措可能更符合现实,却大多不喜。反派看似杀人如麻大奸大恶,却颇有自己原则,下属随自己尊上,对门主李相夷倒是颇为尊敬,连反派都要赞一句李相夷正道之光,重情重义。人与人的关系确实错综复杂。
关于方多病
方多病和李莲花之间则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方多病对李相夷是崇拜向往的,对李莲花则是推心置腹的朋友之谊,在良人携手探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李莲花教给了他许多,不止是李相夷的扬州慢,更是李莲花的诸多经验,包括为人处世。而正是方多病的热烈无忌,才会走进李莲花的心里,成为十年来唯一的新朋友。方多病和李莲花的双侦探模式设定和唐诡中苏无名和卢凌风有些相像又不相同。
二十七集李莲花掉马后方多病的反应我想了很久,这段与原著大不相同,原著里方多病到最后东海才知道李莲花的身份。从一开始震惊没回过神来,到后面角姐走后李莲花晕倒的下意识对李莲花的关心,对李相夷这个事实还不能接受的犹豫,到怀疑自己曾经的神是不是一直在欺骗自己,甚至可能是会是杀了他亲爹的凶手,那场爆发似乎合理又不甚合理,总觉得太外化了,不够江湖,但又符合方多病的设定,少年人识人浅薄,只当是受骗不被信任,还不能把握人与人交往的分寸界限。
书里方多病和施文绝同为李莲花的好友至交,在我看来却也大不一样。施文绝的确是小花可信之人,甚至可以将莲花楼托付看管,但最后得知李莲花就是李相夷的反应大不相同。施文绝从茫然空白到生气发怒觉得自己被戏耍,一系列心态反应看似合理却又不舒服。嘴上说着莲花是个骗子,但好像并没有真正看清过,明知道小花身受重伤旧伤颇重却也没有多怀疑。而方多病直到东海之滨收到相夷绝笔信才脸色惨白骤然确信了,但他更在意的是莲花真的死了吗?回不来了吗?最后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捡回了莲花,右手无力也好,双目失明也好,只要没死活着就好,哪怕日日只会逗的他跳脚,神志不清,活着又有何不好?而这一切施文绝做不到也不会去做。东海小渔村陪伴着小花的除了方多病,就是笛飞声,这个做了十四年敌人的故人,陪他下棋,捉螃蟹。
剧里把施文绝与方多病做了一定结合,把施文绝生气质疑单方面断交摆在了明面上,就有了方多病在李相夷掉马后与之断笛绝交的场面。是不敢相信被欺骗,生气推心置腹后自己一无所知,是一时接受不了的怒气转移,当然也多加了一丝单孤刀身死真相的质疑。
个人还更喜欢书里的处理方式,更江湖洒脱,但剧里戏剧化冲突或许更合常理,也给人物的情感转折多了宣泄口,更何况方多病打心眼里并没有真的质疑过莲花。
关于笛飞声
本人对笛飞声的喜爱是要多过方多病的。笛飞声和李相夷之间更像是英雄惜英雄,是对手,是敌人,更是知己朋友,不需要太多言语就能理解对方,明白对方的骄傲和个性,这种相爱相杀背后暗藏的信任难得可贵。
个人很喜欢剧里对阿飞失去内力及失忆后成阿飞的那两段,让一个亦正亦邪的武痴以这样的方式融入却意外的和谐。
李相夷和笛飞声认识了十年以上,看似是敌人,却对对方的底线原则甚是了解。正如李相夷相信阿飞不会弄虚作假,不承认杀了单孤刀便是没做;也不相信阿飞会为了称霸江湖去和单孤刀合作,他知道阿飞从来志不在此。而笛飞声也懂得李相夷的重情重义,曾说他最大的弱点就是喜欢当英雄,剑客不该有弱点。哪怕不理解他的坚持也选择尊重,守诺一同找到单孤刀的遗体。在他中无心槐后知道自己该找李莲花,知道他才不会害自己,也有能力救自己。东海之后也是他寻回了少师剑的残骸,让属下四处寻找他的下落,他的确不想要李相夷死,不只是为了比武。最后在小渔村里执着的想让小花记起他,陪着下棋捉螃蟹。有这样一位朋友很好。
十年后李相夷与笛飞声重见
乔婉娩与李莲花
第二次翻原著仍是对乔婉娩颇有微词,简单来说就是谈了一个天下第一的男朋友,有一天男朋友葬身东海死无全尸,于是伤心欲绝不肯相信死了。但与此同时,守护者肖紫衿的陪伴呵护让她移情别恋甚至谈婚论嫁了,可她总觉得对不起死去的男友抱有心理负担。这时前男友出现,告知她人死了不用愧疚自责,过好现在。而后现任老公屡屡找前男友打架吵架她都一无所知,最后前男友为了成全她老公和她的婚姻体面,断了剑跳了江。而全书只在李相夷衣冠冢前相认的对话点出了这段剪不断理得清的感情。相夷更是知道她后悔的不是没有嫁给肖紫衿,更告诉她不爱了不是错无需自责,至此两个人各自放下。乔婉娩爱李相夷吗?爱,爱的苦等十年,但爱也会消失,留下执念愧疚自责。爱上其他人有错吗?没错,日复一日的等待里有人知冷暖用心陪伴,为何不可以选择?乔婉娩爱李莲花吗?不爱,只是故人之情义。但我不懂的是都要到谈婚论嫁了,穿上婚服了,为何还揪着这点心结愁眉苦脸。李相夷爱乔婉娩吗?爱,爱的轰轰烈烈,可以上扬州城顶舞上醉如狂三十六剑,可以与东方青冢大打出手只为院中的异种梅花。李莲花还爱乔婉娩吗?也是一种爱,这爱坦坦荡荡,不寻死觅活,是尊重祝福,不过是自己的老婆改嫁了罢了,信守承诺坚持送了最甜喜糖,真心祝福乔婉娩与肖紫衿。甚至最后也还在为肖紫衿保全体面。
剧里做了改编,写了乔婉娩与李相夷本有裂痕,才有了分手信,写了乔婉娩主动去客栈找相夷相认,写了阿娩对肖紫衿心灰意冷独自离开,写了剥夺肖门主之位,全力寻找李莲花,少了苦楚,多了独立坚强,不负女侠之名。但我仍是不懂为何曾经最亲密的恋人站在你面前你认不出,反而是试探问他是不是死了,只是让自己少点愧疚自责。也是不懂在客栈的声声质问恳求,到底是想听到什么。
这段爱情可能我个人情感浅薄,没有读懂,总觉得太过矛盾,从原著到剧都没彻底搞懂,干脆不再深究。
关于剧中女性角色
首先就得说角姐,这个偏执病态疯批美人贡献了无数神场面与神对话…最后天下第二笛皇后和天下第一李贵妃在婚房共度良宵后逼着角姐发疯的样子真是令人可歌可泣。原著里的魅惑画皮是极难还原的,走病娇疯批美人的路子倒也十分出彩,让人恨极叹极却又理解角姐的病态爱,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是成功。最后死于心爱之人掌下,婚房里红绸披身,也算一种圆满吧。
苏小慵这个人物在原著里并没有好的结局,在剧里也算弥补了遗憾。
想了想貌似说完角姐其他并无太多想说,就此收住。
关于立意
往往武侠剧里总会停留在武林大会,天下第一之争的套路里,逃不掉金庸古龙的桎梏。而这部便不是如此,李相夷惊才绝艳却也人无完人,行事处事并不尽善尽美,这才埋下了诸多隐患。而后来的李莲花则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有所领悟,这点也借由何堂主的无心之谈被抛了出来。所谓天下第一号令天下的四顾门是否也终会沦为争权夺利争强好胜的戏台,而并非理想中的匡扶正道。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冲突从来不会过时。
这个江湖故事胜在只围绕了李莲花以及方多病笛飞声几个人的故事,因为主线明确。但是对其他角色的刻画是相对停留在描述没有过多展现的,当然这也是受限于篇幅,加上原著的描述也相对写意,只够扩充了主角的故事。这个故事难得可贵的是李莲花的处世哲学。这剧并不只是讲述李相夷辉煌的过往,更是一个从武林第一万人敬仰跌入谷底,回归平凡后要如何面对自己面对生活,这才是更难的课题。所以李莲花才会说烧菜并不比练武简单,有很多讲究。不只是李莲花,乃至我们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起起伏伏的过程,可能少时轰轰烈烈有着热血理想,而年岁增长还未及看遍繁花,便尝到人间冷暖,现实残酷,开始学会不再贪图热闹,开始学会放过自己,接纳生活的遗憾。李相夷的绚烂值得被向往,而李莲花的平淡通透才更令人敬服。他始终坚持自己,不沉溺于过往的成就里,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也不活在其他人的定义里。
整个故事架构在一个全新的江湖世界里,满足了人们对武侠的浪漫幻想,而其中人情冷暖又能让看客获得一点现实中的共鸣,甚至最后领悟到一点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
关于打戏
前文已有一定篇幅夸了李相夷李莲花的打戏,但还是想单独拎出来提提。被雪中等一众号称武侠剧的打戏创飞的我现在对打戏都毫无期待,没有全身打斗镜头,没有一招一式,拳拳到肉,全是慢动作与特效的堆砌。从顾千帆到云襄又始终难以满足一己私欲,终于苍天有眼,让我在莲花楼里看了个够,不,也还不够。武打设计非常用心,完成度也很高,尤其是李相夷的打戏,当真让人信服这是个天下第一,在原著亲妈的加持下即便是个残血的天下第一也足以大杀四方。不论是轻功婆娑步,内功扬州慢,还是相夷太剑,都潇洒飘逸,干净利落,兼具力量与美感,过足了武侠瘾。李相夷几段舞剑相同招式下意境也大不同,贴合了人物心境,这点大大加分。
三人组的打戏都挺精彩,各自设计的武打动作也符合角色个性。但不得不说成毅的打戏是最具有美感的,动作稳,有力度,有准度,利落潇洒,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东海之滨的三人组
关于配乐
很喜欢剧里的配乐,难得有的武侠感,而不是千篇一律。有欢乐轻松的,有悲怆的,有江湖自在逍遥的。每次看都舍不得跳过片头片尾,造成这段时间已经被就在江湖之上,人生太匆忙,一壶莲花醉和山外洗脑。剧里诸多bgm都让我想起当年的麦振鸿,想起天下第一,那股武侠热血喷薄而出。最听不得的是世上再无李相夷,哀乐一起,许多画面就涌现出来,看着李莲花一次又一次倒下,走开,离去。曲本惊艳,曲中人更是令人感叹。
关于万人册排行榜
故事里众位大侠的武力值排行在故事外也引来了观众乐此不疲的辩论,每每看到都津津有味。
十年前,原第一为雪域天魔。而后李相夷第一,笛飞声第二,毋庸置疑。至于我们老笛究竟输给李相夷多少,我想老笛比我们更想知道。
十年后嘛,按最后大战前现存人物简单从高到底做个排行。主要参考剧里再结合原著描述,李莲花武力值剧里有所调整,就以剧为准,仅一家之主,见谅见谅。有数字序号的为万人册更新前榜上排名。
李相夷(天王老子来了也得是李相夷天下第一)
笛飞声(已突破悲风白杨第八重)
十年前的笛飞声
李莲花=李相夷的两三成
单孤刀(加师父漆木山的内力)>一成不到的李相夷
练成多愁公子剑的方多病
漆木山
1浮屠三圣
2御赐天龙杨昀春
原 方多病
3无戒魔僧
肖紫衿
佛彼白石(菜的不分上下)
角丽谯的一刀=李相夷的一成功力剑>雪公 血婆 牛头马面合体 宗政明珠等一众菜鸟(>之后菜鸟排名不分先后,且不参与后续排名)
展云飞 八十六路无锋剑
乔婉娩
苏小慵
(师娘芩婆 未知)
最后还得辛苦苏爷爷加班加点更新万人册,更新换代还是很快的…
剧里有三次舞剑,第一次十年前红衣在扬州城饮酒舞出醉如狂三十六剑,那是属于李相夷的张扬狂傲;第二次竹林中饮酒舞剑,是对自己前半生的回顾,是十年寻单孤刀尸骨终是骗局一场空的悲凉;第三次篝火前舞剑少了张扬没了悲情,只是放下释然,是了结身后事的一身轻,最后的收势甚至看到了禅意,有了一点宗师风范。非常值得夸赞的是成毅的打戏,动作干净利落,飘逸潇洒,一招一剑一拳都很有力量感,配合上武打设计运镜真的是酣畅淋漓。东海大战,醉如狂三十六剑、相夷太剑、婆娑步,小楼昨夜又东风、游龙踏雪,扬州慢每段打戏都堪称经典值得反复回味,让我相信这就是武林天下第一,十年亦无人超越。三次舞剑都在人物故事里,最后与师兄单孤刀的对决在我心目中堪称全剧top场面。
打戏好的演员在我这是大大加分的,从此对成毅会多了李莲花的角色滤镜,演员认真用功,未来可期。
要说美中不足是台词问题,听习惯了配音或者话剧腔,前几集的台词是不太舒服的,有点黏糊张不开嘴,加上南方人前后鼻音问题,咬字不清晰,导致听感不佳。越往后听习惯了倒是适应了,后面部分的台词听感也好很多,懒洋洋的语气配上成毅的声线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李莲花,若是配音反而是一大损失。后续若克服了台词问题,保持人物特色的同时注意咬字等会更上一层楼。他本人与武侠适配度还是很高的,可以尝试些多元化更有深度的角色磨练磨练。
对曾舜晞一直以来不太好的印象大概源于张无忌...先入为主,实在很抱歉没法接受他,在我印象里跟毁了我的童年白月光差不多。这次方多病这个角色还是比较讨喜的,相比李莲花来说演绎的难度要低,胜在演的不矫揉造作,把这样一个不太会出现在传统江湖里相对现代式的武侠人物演了出来,还算不错。抛开角色本身故事设定上的问题,稍有点遗憾的是觉得后期方多病的成长变化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不过倒也问题不大。
肖顺尧算是我第一次认识,也是我看完了以后认识的,没想到是男团成员,笛飞声这个角色完成的不错。这个角色外表冷酷,若是多了可能有装逼的油腻,少了像个木头面瘫,所以演的不多不少也是很有难度。
印象最深的反派不是单孤刀,而是角丽谯,没想到是王鹤润演的,反差非常大,这个角色很疯,疯批病娇恶毒美人,前期看觉得有时候用力过猛,有疯劲却不够魅惑,到后面愈发把病态偏执这部分表现出来。
写在最后
剧完结已有多日,作为看客的我一时还放不下,放不下那个惊才绝艳的少年,总觉得在了却一切事后还是有了那么多遗憾,当然李莲花并不觉得遗憾。可我又突然想明白了一点:背负武林重任、武功天下第一、智勇双全的大侠李相夷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但李莲花让我认识到了强者也可以是在逆境绝境中不自怜自艾,乐观平和,走出一条生路。破而后立,向死而生并不止是武学上的破局之法,更是龙场悟道的哲学。当一切身外之物失去,没了虚名浮华,精神信念崩塌,回归了自我,这才是真正的绝处逢生。这些也是我少时没有读懂的藏在原著里的莲花禅意。
可能是自己在求学路上越发的孤独,从前的热闹也归于了清静,才不自觉想去读懂李莲花吧。从前也多爱一个人爱清静,而如今确实时时清静,总是面对着自己。可我也还不是李莲花。
临了提一句自己很喜欢的,在开头剧情里李相夷决然离去时在无了方丈处看到的那句,“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也赠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