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丧丧、尬尬、慕慕、怀旧奶奶的确是青春期前后才出现的,可能由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我的焦焦到来的更早一些,它在我童年时就产生了,我从小被灌输的自我意识就是“我还不够好。”如果我觉得我很棒,家长马上会泼冷水,开始絮叨“别人家的孩子”。我觉得一个考了98分回家还挨打的孩子,再怎么天性乐观,也会从小焦虑。
到了青春期,来自家庭和学校两面的压力,使丧丧和焦焦轮流控制了我的大脑,我的自我意识变成了“我糟透了,没有人会喜欢我。”我当时无数次觉得我不应该活下去,我认为“我要是死了,大家都会开心 ”,我用了差不多十年才想明白“我没有错,欺负我的人才有错。”
看完电影,我多希望我的雨季能像莱莉一样,那么快、那么顺利就过去。我想莱莉的这段经历,最后会变成酸酸甜甜的回忆,当莱莉老了的时候回想起来,还会觉得有趣。不像我,我觉得我的青春期是噩梦、是心理阴影,我不想回忆过去,只希望能重来一次的话,命运能让我青春期的经历变得正常一点。
直到现在,我生活的世界,仿佛依旧不允许拥有七情六欲,好像只能把乐乐、忧忧、厌厌、怕怕、怒怒都得关进小黑屋,才是个合格的成年人,似乎流露出一点真情实感都是幼稚、软弱可欺、可笑的表现,我觉得这很可悲。真的希望有一天,我能有种很靠谱的感觉,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而且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很棒。
我的焦焦似乎来的更早些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珍惜当下
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一部分的意义是为了,通过阿甘这个人反映美国二战后的发展,从他的故事可以看出美国包括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变化。至于为什么选择阿甘这个人?我觉得可能因为,他的角度非常独特,他的智商只有75,不会产 ...
很良心的作品
这个剧比我大了十多岁,我是偶然一次翻豆瓣知道它的存在的,等过几天打算买原著来看看。 以前的电视剧很真实,演员的泪沟、法令纹、颈纹等都能看见,我不觉得这是丑,反而觉得看起来很亲切,他们就像在我身边生活着一样,不像现在的一些电 ...
爱情,以汝之名,造恶无数!
因为我做了这个电影的解说,所以我跟观众们叭叭了半天这电影的俩结局是怎么回事。然后我做了个决定:整理一下我的理解,来豆瓣写篇影评。关于这两个结局,我认为朱利安和苏菲殉情的结局是真实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他们的爱是不被世俗允许的,他们抛 ...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
中产之家的少女珍妮过着枯燥无趣的校园生活,她的成绩很好,是众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学的“种子选手”。某天,她遇见了风趣迷人的成功男人戴维,并迅速陷入爱河不可自拔。戴维带她见识了大都市的奢华,甚至带她去了她一直想去的巴黎,很快她就沉迷其中。 ...
不喜欢这种丧事喜办的风格
剧情太多槽点了,甚至让我觉得主角团智商有点不正常。 我认为导演把他仅有的想象力和充裕的资金都用在了女人们自焚那场戏上,那个场景甚至可以用“美”形容,而这让我有些不适。的确不能用现代的思维思考古代的事,可我讨厌这种丧事喜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