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的每一步都在意料之中,又刚好在意料之外。知道女主会出轨,但不知道他俩的互动那么少,反而是两个男人的击剑张力十足。知道男主会憎恨那个孩子,没想到他会杀了他。知道两个人得闹掰,没想到男人居然在情妇面前倾诉和自杀。
整部影片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的“公妻制度”。资产阶级夫妇从不上班,有足够的土地和供养他们的农民。他们的生活就是聚会聚会聚会。明明男主出轨在前,却把妻子都贞洁看做私有财产,当私有财产被玷污,他气炸了,而且老婆还生了个孩子,要继承他财产,气到跳脚,气到杀人。私有财产没有给这对夫妻带来什么自由,反而是剥夺了他们追求爱,追求快乐的全部权利。
这种价值似乎又在我们这个社会蔓延了,但在女性主义泛滥的今天,这部剧就不再是男人们的顾影自怜咯。用现在的话说,渣男,死的好,死的妙,狗东西。
无辜嘛?
——————————————
以上是我的感受。
——————————————
戴老师补充了导演的背景,十九世纪所提供给二十世纪的巨大宝库,快乐和痛苦当然也是相伴。这是一个男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个导演都作品中十分特别,没有触碰到政治经济文化。
原著作者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他所代表的颓废美学,也影响和受到男性自大形象影响,双向过程。
老师提到,拜伦式英雄,败德者代表着某种贵族精神,也就是蔑视和践踏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反而构成新教伦理。
精美服化道成功再现十八十九世纪的油画效果,使得电影具有古典绘画的美感。
电影的结构很工整,…。
主人公背后的油画,是有深意的。
如何使用电影语言和电影动作,讲了很多,没听懂。
表达方式没有沦陷到自我分裂,颓废和崩塌是电影的主题,但并没有如马克思所言,要讲大资产阶级的挽歌。而是表现出,某种时代气质的黄昏。悲剧感很低,也并不表现出现代对过去的同情,仅仅是叙事,告诉了你,这个时代要结束了,直面死亡,接受死亡。主人公有从容的接受死亡的态度,也是导演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