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看古偶了,春节期间无聊打发时间,没想到真挺不错耶,我承认自己对流水线式的古偶有深深的刻板印象,属实是无福消受,不过一通看下来这剧真还有点不同。
首先服化道确实出彩,特别想夸一下里面的舞美和配套的唐朝音乐设计,门外汉觉得真是赏心悦目,这不比春晚好看?(哈哈哈求放过)出场率很高的胡姬歌伎、高门贵女、公侯贵胄,从妆发到服饰,从身姿到仪态,实在对我眼睛很友好。
其次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创作者在有限的空间中探讨女性主义,起码尊重了观众的基本智商和历史逻辑的合理性,在戴着镣铐跳舞的过程中,女主的磨练之路尽可能避免了天降猛男的裹脚布,诚然仍有许多偶然之处,但基本逻辑是站得住脚的。同时剧中女主诸多知人善用的方式以及对人性的把握并不能简单归结为“还是靠男人”,而是一种蛮有趣的street smart,这种机智其实放在男人女人身上都很有魅力。
值得补充的一点是,当一部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不由分说打上“大女主”的标签时,另一种意义上的苛刻便由此产生,譬如:为什么有情爱?为什么要嫁人?为什么还是靠男人?每当看到这种评价时,一方面觉得国内近年来女性思潮涌起是好事,另一方面又觉得很悲哀,其实还是反映出某种恐惧,那是一种生怕被认为“思想不进步”的恐惧,一种对两性共存的恐惧。其实,很多爽剧套路中的“独立”恰恰是过于强调了“独”,而忽略了“立”,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问题也可以反过来想:为什么不可以呢?为什么一定要要求女性彻头彻尾的“独”才能证明她“立”的合理性呢?为什么要恐惧真实的因缘际会中产生的种种情感呢?大可轻松些。
谈到情爱,古偶男女主的存在从影视创作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造梦,那些泡泡说来说去无非便是:深度关系泡泡(各类情)、事业梦想泡泡、家国天下泡泡,故事讲好了,便可引人入胜。很喜欢蒋长扬这个花鸟使人设,贱兮兮的良善搭配腥风血雨小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郎的清净设定,再配上张帅脸,风流倜傥得实在很有说服力。何惟芳更不必多说,我心中最有street smart的古偶女主出现了,那小嘴儿一叭叭,那机灵劲儿,那人格魅力,我都要爱上她了。(咱女人还是得多读书啊,芝士就是力量不是?专业对口咔咔就是绝处逢生,人设立住了。)
除了男女主主线,这部剧中我最喜欢的是胜意这条线,直接让这部剧对于婚恋嫁娶、母家夫家、复杂人性和幽微情感的探讨到达next level, 看惯爽剧的观众或许不喜欢胜意的结局,可这才是这部剧最让人惊喜的张力之一,这条线写得太棒了。
“前夫哥”刘畅这个角色也蛮让人惊喜,以前没看过前夫哥的剧,没想到演技这么好,“若持孤高之心,便守清贫之道,若决定逆来顺受,便要承受屈膝之辱,可你非要两者皆求,到最后,只会两相倾轧 粉身碎骨”简直是他一生的判词,预感第二季应该会有更多的爱恨纠葛和权谋斗争,浅浅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