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百击》到《精疲力尽》,近期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让我颇具惊喜,最近计划每周至少找部新浪潮电影作为本周电影的候补,恰逢上周在b站寻找《坏血》中的奔跑画面时,看到了《戏梦巴黎》与《法外之徒》中卢浮宫的奔跑画面,不由让我心生好奇,于是本日便安排了《法外之徒》和《戏梦巴黎》两片连看,那作为开篇的自然是戈达尔的《法外之徒》。
电影从开始就塑造了两名男士弗朗茨,阿瑟和一名女性奥迪尔三人之间的故事,一名循规蹈矩富人家侄女奥迪尔在英语课上对阿瑟心动,而被弗朗茨和阿瑟蛊惑对主人家中的资产产生了念想,从而走上犯罪途径的故事。不知电影的人员设置是否参考了《祖与占》,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人的关系确实更能体现人物情绪的流动和情感的变化。电影的故事很符合欧洲文艺片的调性,应该说本片就是一部欧洲文艺电影的典范和教科书。
电影在画面构图和场景塑造人物上,极其优异,当女孩从零钱包中偷取钱后肆意奔跑的场景,既凸显了她打破规则后的愉悦,同时和她在前段骑车时通过左右手示意自己左转右转那样的遵守规则,而出来后的女孩则开始翻墙过河预示着规则的打破。而这种奔跑同时也透露着一种肆意和放纵的青春气息。电影通过画面展示情感和心意传递的方法也是让人眼前一亮,通过点烟这个简单的行为完成了三者间关系的阐述,同时通过聊天时的画框分割以展示角色立场的统一和分裂也是电影中使用的技法,包括使用舞蹈确认三人爱情关系和心意的方式都让人大开眼界,即是是60年前的电影,如此精心的排布和拍摄方法让人惊叹,戈达尔确实天赋异禀。电影中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桥段在今天的文艺电影中尤为可见。
除了这些特点,我愿称之为文艺片教科书的原因之一便是相对于当下的文艺片来说电影虽然融入了大量的空镜头,但是为考虑到观众的视角,电影依旧采用了念白的方式将环境以及其所凸显的氛围表述了出来,在当下的文艺电影中导演似乎已经开始默认环境是人物心理的映射,同时对应的解释也已经被导演所抹去,而《法外之徒》似乎更方便观众去入门文艺片,既包含了荷兰角,空镜等技法,导演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向观众解释了这些技法的作用,不由让人心生佩服。
当然电影中依旧包含了了戈达尔在《精疲力尽》中的一些影像风格,如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依旧有着《精疲力尽》中的一些影子,同时也在试图着讨论一些“to be or not to be”这样深奥的哲学问题,相较于《精疲力尽》中大量的跳剪,《法外之徒》的剪辑在这方面就克制的多,很多的长镜头使得电影的观感更加连续,更加自然。电影结尾处阿瑟中枪后痛苦而又挣扎的向叔父走去,并在绝望后扣下扳机,与伤害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告别。从而引出了奥迪尔对弗兰茨袒露“每个人都是一座情感的孤岛”这样的观念。而阿瑟死亡时的挣扎也不由的让人联想到《精疲力尽》中米歇尔那跌撞而又痛苦的死亡。
个人评分:9.2分,极其推荐的文艺片入门电影,在看过本片后,再回到王家卫的电影会发现其电影中充斥着不少本片的影子。
文艺片的教科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虚无的苏格兰人(人们)
好巧不巧昨天刚刚写完《随心所欲》中人们想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今天就看到了苏格兰人在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随心所欲》中讲述的女性为了金钱落入深渊,而《猜火车》中青年们是因为药物成瘾导致的落入深渊。电影常常被视为戒毒电影,电影以十 ...
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早从19世纪开始富贵奢华的香舍丽榭大街和巍峨耸立的凯旋门便已经屹立在巴黎的市中心,时至如今,两者依旧屹立在巴黎的街头,就像本片所讨论的话题从19世纪开始到电影中的20世纪,再到今天的21世纪似乎依旧无法得到解答。戈达尔导演的《随心所 ...
简单又复杂
4月20号观看的《七武士》,直到今天才有空来补充影评,想想那还是一个双休周末,随后就是五一前的单休,怠惰使我将这篇影评一直拖到了今天。等今天过去清明假日也就只剩下一个周末,而三天内长达9小时的车程也使得整个假日被切分的碎片化,而这篇 ...
当荒诞失去真实就只能沦为荒唐
五一假日的第一部电影献给了春节档电影《唐探1900》,其实身上还欠有黑泽明的《七武士》和塔可夫斯基的《牺牲》两部电影的影评,这两部作品已经看了有1-2周的时间,但首先值得好好的分析一下,其次不想如此轻易的写下一些欠思考的文字,所以进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标题是本片电影宣传的原画话,而电影上映后直接变成了“侠之大者,让座于民”微博上的黑料是我接触到这部电影的最初的印象,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也未得空闲去电影院观看电影,不由的让人好奇电影究竟拍成了什么样,直到今天电影上线流媒体才抽空一窥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