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点】
电影《金刚川》是一部用资产阶级人性论和历史虚无主义歪曲抗美援朝战争伟大性质的伪现实主义作品,它通过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性和个体的无力感,解构了人民战争的正义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本质上是对志愿军英雄事迹的庸俗化改编和对抗美援朝精神的隐性否定。

一、篡改战争性质:用“战争残酷”掩盖“战争正义”
1. 「避谈帝国主义侵略本质」
影片全程回避美军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的战争罪行,将一场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 表现为抽象的“血肉磨坊”,诱导观众产生“战争无意义”的消极情绪。
2. 「抹杀人民战争的政治属性」
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立场被完全抽空,战争目的被简化为“掩护大部队过桥”的技术性任务,贬低了正义战争的政治高度。

二、诋毁英雄形象:用“绝望挣扎”取代“英勇斗争”
1. 「宣扬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影片聚焦个体士兵的恐惧、疲惫和牺牲,用 生物性的生存本能替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把志愿军战士描绘成被动承受战争灾难的可怜虫,而非自觉的革命战士。
2. 「否定集体力量的伟大」
通过反复呈现“修桥-炸桥”的循环,暗示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最终依靠“人桥”才得以通行,这种刻意煽情的叙事实际上否定了志愿军工程兵的军事智慧和群众路线,将胜利归因于偶然的个体牺牲。

三、隐藏的历史虚无主义:数字游戏替代阶级分析
1. 「夸大敌我力量对比」
影片通过美军飞行员视角渲染其军事优势,刻意营造 “装备代差不可逾越” 的绝望感,完全背离了 “人是战争决定性因素” 的唯物史观,本质上是在宣扬“唯武器论”。
2. 「割裂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孤立展现战场片段,完全不提及中朝人民对志愿军的全力支援(如民工支前、群众掩护),割裂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本质联系,违背了人民战争的根本原则。

四、服务当下政治需要的隐喻
1. 「迎合“中美关系”叙事」
影片对美军形象的“人性化”处理(如飞行员“复仇”动机),暗合某些领域美化帝国主义、鼓吹“中美共治”的错误倾向,稀释了民众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
2. 「消解革命斗争精神」
通过强调战争的“无差别毁灭”,暗中传递“反战不反帝”的妥协立场,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某些势力企图 淡化阶级斗争、抛弃革命传统 的动向形成呼应。

【总结】
《金刚川》是一部思想有毒、艺术失真的作品。它用表面的视听语言包装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核,是对志愿军英烈和抗美援朝事业的隐性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