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处除三害的陈桂林和艋舺里的和尚看上去并不像?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依然没有完全寻找到答案。

我认为首先是影片滤镜的原因。艋舺与周处上映时间相差十三、四年,若不考虑技术差异和影片清晰度的问题,那么质感上的差异可能主要源自于滤镜。艋舺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整体色调偏黄,光线偏柔和,因此即便是特写镜头下,也看不到很多脸部细节特征。而周处给主角很多大特写、局部特写,在更写实的镜头下,呈现出更多的面部肌肉、胡须、毛孔、甚至眼睛里光的样子,也让观众更容易感受主角的状态。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艋舺前后除高潮戏外和尚人物状态性格心理差异并不太大,或者导演重点在叙事而没有把和尚的情感铺开太多。而和尚是一个刚毅、隐忍、有领袖气质的硬汉形象,他的情感相比蚊子更加收敛,神态举止更加有力量、更加果断,只有很少几场戏中有较强的情感冲突。而周处前后跨越4年,陈桂林从亡命狂徒、丧亲小孩、救美英雄、新造的人、除恶名人到最后找到真我等等等等,他的心路历程变化在影片中徐徐展开,影片不仅讲故事也讲人,所以影片呈现出陈桂林更丰富的层次和更复杂的情感。

当然还有妆造的区别。和尚造型前后差别不大,眉形整齐浓密,寸头加颜色简单风格利落的衣服,以及大量的半身裸露,显示出他坚韧的性格和强健的身体。陈桂林早期也是寸头加薄薄的胡须,眉毛虽浓密但眉形较杂乱,身着尺寸过大的西装,既精悍疯狂又滑稽混乱。“确诊”肺癌之后胡须纠缠,衣着土气,微微驼背步伐僵硬。成为新造的人之后虽然衣着白净整洁,但头发像狗啃胡子依旧杂乱,脖颈前伸开心得很纯粹,比起“圣洁”的领唱他更像是精神方面的病人。最后洗心革面的几场戏里,陈桂林又回到了寸头,身穿浅蓝色狱服,手脚束缚慢步随行,肢体放松,跟开头相似的妆容,却少了很多力量感。

另外,随着阮经天年龄的增长,面部肌肉细微的形状变化更加明显了。和尚在角落里找到志龙慢慢放下枪,脸部颤抖眼泪流出,眉头微蹙。对比陈桂林,仅仅接奶奶电话一场很平淡戏,皱眉、抬眉时的肌肉纹路就较之前者更加明显。时间在他不老的脸上留下了轻轻的纹路,观众也能够清楚捕捉更多的微表情变化。

最后,我还感觉阮经天演员本身的脸型有所变化,和尚的国字脸更明显,咬合肌更突出,而陈桂林的脸更长更窄。可能是随着年龄变化脸型有细微变化,或者镜头角度的区别,也可能是发际线造型的不同,也可能纯粹是错觉。

总之好的演员总是可以做到“剧抛脸”。但对于性格相近、造型相似的角色要演绎出其中的不同就更是难度飙升。能充分表现角色的特点,是编导演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阮经天也证明了他的影帝且不论早晚,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