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了解存在主义之前,第一次接触这部电影,我会觉得很迷惑,不知道整部影片在说明些什么,当用存在主义去重新了解了一下,对这部电影的了解更加深入了。当未麻在镜中与无数个自己对视时,何尝不是现代人精神困局的倒影。这部充满哲学思辨的动画电影,用超现实叙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存在主义的观察窗。
1.身份困境:存在先于本质的残酷实践
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即人没有预设的本质,而是通过自由选择塑造自我。在影片中,被迫转型演员的未麻,她开始迷失了自我。偶像时期的欢呼声与转型后的片场冷清形成刺眼对比,那些被聚光灯固化了的"偶像未麻",正在被现实粗暴剥离。当我们看到剧本会议上机械念台词的未麻,在强暴戏拍摄后蜷缩在浴缸里的未麻,作为演员的她是痛苦的,但现实必须需要她通过自己的重新选择来定义自己。
2.多重自我:一场存在主义的密室逃脱
电影构建了精妙的多重镜像:曾经作为偶像身份的末麻,开始转型的演员末麻,网站留言里的虚拟未麻、经纪人假扮的替身未麻、片场扮演的杀手未麻。这些镜像自我就像存在主义密室里的无数道门,她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发出了“我是谁”的疑问,未麻必须杀死象征旧本质的"偶像未麻",才能从这场身份迷宫中破局。在最后的对决,末麻面对“你是谁?”的追问,她选择了现实中的自己“我才是真的末麻。”这一刻她接受了“存在先于本质。”而我们也可以得出,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发现自己是谁,而觉得自己要成为谁。末麻在数次询问我是谁的问题下,终于找到了此刻才是自己。
3.凝视深渊:他人即地狱的现代寓言
此外还有很多存在主义元素,末麻的部屋这个网站里的末麻和现实的末麻,象征着存在主义“真实”和“虚假”界限的讨论。无处不在的窥视镜头构成了存在主义式的生存困境,粉丝的跟踪偷拍、经纪人的监控、剧组对"清纯偶像"的消费凝视,共同编织成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像极了现代人在社交媒体时代被无数虚拟目光肢解的隐喻。
我们常常在身份转换的时候,会出现对新身份的迷茫和挣扎,末麻在一步步接受现实的自己。通过《末麻的部屋》,我也开始对存在产生思考,我们也能在众多自己中的询问中喊出我才是我吗?在这场密室逃脱里面,我们真的能逃脱出去吗。
《未麻的部屋》:一场存在主义的密室逃脱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紫日:一首反战抒情诗
最初先看到的推荐画面,秋叶子高喊着“胜利”,手中的鲜花撒向天空,随后少女缓缓倒下。这一刻,电影用最诗意的镜头,完成了最震撼的反战宣言。 即使电影的一切都是平静的叙述出来,但是看完还是忍不住流泪,这是一部非常震 ...
《情书》—一部关于释怀的电影
提起《情书》这部电影,大家或许会想到“青春”“暗恋”“爱情”…而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这是一部关于“释怀”的电影,回顾我们的一生,有太多难以忘怀的事情,如果当初再勇敢一点、再明白一些,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而岩井俊二的这部电影,恰恰温柔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