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批评《危机航线》的博主提出的一些主观意见和部分客观事实,我觉得那些问题并没有对这部电影的整体质量有决定性的伤害。

因为对待爆米花电影,就是要尽最大努力尽可能无脑地接受它的全面设定。

比如有人说剧情上最大的问题是:劫机匪徒拿到钱跳伞走人就完事,老刘偏偏要去破坏降落伞把劫匪留在飞机上“多此一举”。我这里必须要帮编剧强行解释一下:你站在男主角的视角,当时怎么会知道劫匪的计划呢?且只有把劫匪留在飞机上,才能避免劫匪离开飞机后直接让飞机坠毁的最糟糕结果。

...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时长太长,严重影响了影片节奏。如果能减少到90分钟左右,让剧情更紧凑一点,或许就能把观众糊弄过去。

好莱坞已经有太多太多太多的犯罪片、灾难片,剧情就是前夫救前妻和自己的儿或女儿,结尾就算没有明确说复合了也摆明了是大团圆。咱就是说抄都抄了,就老老实实地抄,非要展现我们的文化特色,那就是适当替换而不是无脑做加法。突然停顿下来插入一大段一大段的父女情和前夫妻情戏,很尴尬很别扭。

结尾最大的问题也不是老刘神力踹动了起落架或是两辆货车能不能承载A380的重量,而是整个过程太拖沓,飞机飞越城市的分镜头太多太碎,就感觉在特效上花的钱必须全部表现出来。且2024年的观众们早已猜到了全员生还的结局,且都经受过大片洗礼,设置这样一个迫降结局还要堆砌那么多逼真不逼真另说的特效细节,根本不可能制造紧张刺激的氛围。

...

我觉得结局在反派死了之后就可以直接切到平安降落机场,一家人拥抱升字幕了。

如果让我来写剧本,航空公司CEO的整容脸老婆或她的叔叔应该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因为开头铺垫了巨额负债,通过劫机制造空难骗保解决公司债务危机,同时CEO死了,翔宇航空重新改回刘氏航空,这很合理,还给续集留了空间。

走出电影院,我是很难过的,深深地感觉老刘又蹉跎了。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充分、全面地展现了过去十二年,老刘参演的几乎所有电影的通病:导演水平有限、剧情bug乱窜、角色动机和行为怪诞、演员无论脸谱化还是飙演技都呈现两个极端、奇怪的时长设定导致节奏混乱、硬要加塞宿命感我只想说仙人板板。

很难相信老刘看不到这些问题,更难理解老刘为什么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有很多人说老刘这些年更加用力地去扶持更多电影人,自己到幕后去做的工作更多了。可是这还是解释不了,已经拿了很多影帝的老刘在这十二年,没有拿出这一阶段的好的代表作。

1989年老刘凭《旺角卡门》第一次提名金像奖影帝到1999年《暗战》第一次获得金像奖,那个十年,老刘拍了无数烂片,只有为数不多的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好电影。在那段属于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主角是一成双周,直到一成一周远赴好莱坞,另一周减产,同时香港电影走向衰落,老刘才终于证明自己。

从2000年到2012年,老刘三获金像奖(两男主一男配)、两获金马奖,现在看来原来这十二年是属于老刘的黄金岁月,甚至可以把烂片中的烂片《卫斯理之蓝血人》和《未来警察》解释为两次不成功的试验而已。

按理说老刘从这十二年已经获取了足够的经验,非常非常清楚地知道一部好电影是如何诞生的,一部好电影应该具备哪些元素,一部好电影应该让谁来执导。

2012年,老刘凭借《桃姐》拿到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也凭此片收获了金马奖影帝),原以为年过五十的老刘终于奠定了自己的影坛地位,要脸有脸,要演能演(技),要钱有钱(票房)。

结果这之后十二年,他所参演所有电影,几乎全是烂片。除了《盲探》和《流浪地球2》。《失孤》和《解救吾先生》只能算半部好片。

...
...
...

当我时隔十三年,再一次再再一次再再再一次再再再再一次走进老刘的演唱会现场,看到舞台上的大活人老刘。他就是肉眼可见的老了,无论他状态保持得多好,无论他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多少,就是、还是、老了。

但看了《危机航线》,我觉得,老刘,咱要不然在退休之前,就只开演唱会吧。演唱会的时长请尽可能的长,5个小时好不好?那是我憋尿的最长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