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两颗心成一颗”是《梁祝》片尾曲《您您我我》中的一句,这无疑指向的是主人公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命运和选择。那又是为什么呢?士族大家的祝英台和没落世家的梁山伯都走向了同穴的自我毁灭。

祝英台是士族出身,求学有三匹马两辆马车,梁山伯不小心摔坏的琴她一把夺过说自己赔得起。从经济基础而言,祝英台远胜梁山伯。但她的经济来自士族经济,这就注定了她在经济上极大依赖于士族的政治。她爹·鳌拜大叔(徐锦江)粉墨还没登场,祝英台的母亲单玉婷就叮嘱仆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见老爷,这也暗合了最后鳌拜大叔用父权威压逼迫祝英台出嫁所说的“我们祝家的面子往哪搁”。鳌拜大叔·祝父爱面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外形方面,各种化妆品可劲抹,另一方面是在士族门阀方面,他需要攀附更好的士族才能提升自己的门楣,这一层面上他的化妆品就是女儿祝英台。这也是为什么祝英台会直言她父亲爱化妆,她讨厌化妆,正如同绑在她脚上的绳索一样,这都是父权对她的压制,需要用她的献祭来完成家族的体面。

但祝英台最开始是不知道的,因为她还没有感受过自由。最开始的祝英台甚至还带有孩童的纯真和稚嫩(略显呆瓜),她听从母亲绑住双腿,听从母亲女扮男装去求学,遵循和母亲发的誓言去和梁山伯保持距离。那祝英台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恰恰也是通过化妆。她第一次说出了我不喜欢化妆,在这个时候梁山伯承接了她的情感,并且为她描眉为她化妆,将这个父权规训意义的举动转换为男女个体爱意的传达。在这次上妆中,她确认了自己对梁山伯的爱意,这也几乎是她毁灭命运的开始,因为她体验过自由了。

那么再唠唠梁山伯,一个贫困敲钟小伙,怎么和祝英台这种士族大家小姐有了共同的命运,我觉得同样也是祝英台带给他自由的体验。梁山伯,一个妥妥的现代三好学生,在没认识祝英台前,打工补贴学杂费上学,因为家境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黄金宝座,还不小心被有钱男同学看上天天怕得要命。可以说,梁山伯活得谨慎小心,因为科考是他求生的战争,是他家庭活得更好的唯一可能。但是祝英台的到来打破了小梁的正常生活轨迹,祝英台让他知道他可以不以家境划分来被对待,让他的敲钟都可以得到回应,让他开始帮小祝作弊,这些行为都是梁山伯生活的越轨。

而梁山伯毁灭命运的开始是什么时候呢?我觉得是在他能够弹出有情的琴声开始。祝英台为了不让他赔偿为他受罚被罚站,他发自内心想为对方弹一首曲,这个时候他才弹出了老师说的具有“心肝脏胃脾”的琴声。可以说,祝英台是梁山伯自我的启蒙,正是祝英台超越门第经济偏见的关心和爱意,让梁山伯感受到了个体和个体之间最真诚的交互。

如果说梁山伯是祝英台投射的反抗父权的自由的载体,那么祝英台就是梁山伯反抗士族垄断下层人上升的勇气。不过最悲剧的是,他们无论在不在一起,都会痛苦,因为他们并不是个体与个体相爱,士族门阀身份的烙印永远阻隔他们健康地相爱,最平凡的日常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奢望。这一点在祝母单玉婷身上就可以得到印证,她经历过英台相同的命运,在书院假扮男装并且和同窗相爱,而她的母亲选择了顺应时代嫁给士族家庭,最后成为了强势维护士族的代言人。所以,英台的命运是这种政治经济体制下不可摆脱的轮回,不过英台用自戕中断了宿命的安排。

为什么他们会有共同的命运?因为士族门阀垄断了上升的通道,下层人的越界会撞得头破血流。而上层的女性会作为垄断手段献祭自我,献祭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单玉婷一样,成为维护这一体系的鳌拜大叔性转版;另一种是像祝英台,用生命撞向士族的门阀,头破血流,以身殉道。所以,最后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悲剧是悲壮的,他们看起来是为爱献身,但我更愿意理解为他们是为了一种去爱的自由而献身。

为何两颗心成一颗?因为朱门对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