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行车的人 (1948)9.01948 / 意大利 / 犯罪 剧情 / 维托里奥·德西卡 / 兰贝托·马乔拉尼 恩佐·斯泰奥拉

《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现实主义流派导演德·西卡的作品,作品内容就不多介绍,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最让我心碎的并不是世间对这对悲惨父子的冷漠。而是在最后父亲的挺而走险让儿子亲眼所见,父亲的形象轰然坍塌。

...
小男孩的父亲

‘‘父亲’’无疑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岸的形象,他区别于母亲的慈爱,父亲虽平日里默默寡言,但他永远是我们最后想到的那个后盾。就像影片里小男孩的父亲一样,他沉默寡言,高大伟岸。小男孩对其父亲也是抱有特殊的崇拜,以至于小男孩毫无怨言的像小屁虫一样紧跟父亲身后,即便一路上有些磕磕碰碰,但孩子的心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孩子同情父亲,也想为父亲做点什么,其原因就是父亲的高大形象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就是孩子的精神支柱。这也是为什么让我痛心的不是世间的冷漠,而是父亲形象的坍塌。

影片大量采用了正反打镜头,通过父亲和孩子的交流及时的流露出孩子的情感变化。

...
孩子和父亲吃饭

在影片的前半段,父亲有过思想的觉悟,这也是父子二人在影片中最‘‘幸福’’的一刻。从男孩的眼里可以看出作为儿子对父亲的‘‘欣赏’’,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简单崇拜。这个世界确实是黑暗的,冷酷的。社会上的人们也确实是自私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少数人例外)。但好在这个父亲还有儿子,儿子也有一个好的父亲,这无疑是乱世中的一丝光芒。

...
父亲安慰儿子

但在影片后段,导演还是破坏了这短暂的美好。突然出现的一系列线索,让父亲冲昏了头脑。但往往付出是没有回报的,父子二人经历千辛万苦也没能找到自行车。父亲的内心愈发的黑暗起来,最后挺而走险,竟也偷了自行车。但父亲没想到的是,自己偷车而且被抓的事实竟被自己的儿子看在眼底。对父亲来说,这份伤害比丢车要痛苦无数倍。对孩子来说,信仰的崩塌,让他找不到方向。

...
孩子目睹父亲偷车
...
孩子不知所措

影片的最后,孩子惶恐不安的眼神环顾着四周,他不知所措,但又无可奈何。父亲紧紧的低着头,冰凉的手让孩子胆颤。如此凄惨景象,父子二人就这样,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

...
崩溃的父亲
...
最后父子二人消失在了人海中

父子二人最后是否挺了过来继续生活,我们无法知晓。但这次的‘‘自行车事件’’,无疑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