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时一家三口很幸福,妈妈在家带孩子、爸爸上班养家,长此以往,爸爸觉得自己工作太辛苦、压力太大了,而妈妈只用在家带孩子、不工作没有收入,妈妈则觉得爸爸不能体谅带孩子和做家务也很辛苦,然后是争吵、离婚,有工作收入的爸爸争取到了女孩的抚养权。这时虽然爸爸妈妈离婚了,但都还是很爱女孩。

后来,女孩有了新妈妈和弟弟,新妈妈、弟弟和爸爸也不是对女孩不好,只是看不见她,在家里没有存在感。而女孩的妈妈也有了新的生活,对女孩的关注越来越少,女孩在家里没有感受到爱,试图从妈妈那里获取,也没有结果。

这里设定的是弟弟不是妹妹,新妈妈只爱弟弟很合理,而爸爸也更爱弟弟,我的理解是,一是新妈妈影响且弟弟年纪更小的关系,二是在影射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哥哥姐姐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姐姐是兄弟姐妹里最容易被忽视的小孩。说起来,我妈妈前几天跟我讲我表弟和他妈妈吵架,表弟说我也是第一次做哥哥为什么什么事都要让着弟弟,而我妈妈和阿姨却认为大让小是理所应当的,她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大姐和幺弟、幺妹最受爸爸妈妈的关注,中间的二姐三姐四姐从小也受这样的理念影响,也许我妈妈小时候也产生过和现在表弟一样的疑问,但最终我妈妈也认可了这种观点并习以为常。

回到电影,时间就这样过着,女孩因为得不到关注和爱,但又很渴望爱,而变得“懂事”,努力地笑、努力地讨好爸爸、新妈妈、弟弟,也“懂事”地不去过多打扰妈妈。女孩回忆小的时候,看生日VCR,都是在极力寻找或证明自己是被爱的,但内心潜意识又认为不是,认为自己只是个不多不少的存在。后面一直在找妈妈,又永远找不到,但又不想面对这个现实,女孩已经生病了,并且是不被家人理解的抑郁症。那段微信框里打字又删除犹豫最后放弃发送,那种又渴望又怕给妈妈造成困扰的小心翼翼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

那天晚上风大浪急,女孩看见鱼被冲到了甲板上,其实我怀疑这里开始就已经是幻觉或者想象了,再后面是跳海,这里不太清楚是幻觉还是故意的,我倾向是由于幻觉,因为女孩是找不到存在的实感、并不是厌恶活着。

小丑跳下去想救女孩,因为风雨声大,船上没有人发现他们两个掉进海里了。最后小丑救了女孩、小丑死了、终于回到了梦里的家乡,女孩则是昏迷被送往医院,妈妈知道后赶来医院,很伤心、一直在喊女孩的名字,但女孩内心认为没有人爱自己、关注自己,也羡慕弟弟,弟弟入幼儿园爸爸新妈妈就全家游轮旅行纪念,与此同时自己的生日却无人记得,这是一重对比,现在的生日无人记得,原来的生日全家给她庆祝录像,这是二重对比,再加上船上的小贩无人关注女孩被小丑嫌弃来做衬托,把女孩透明人的形象进行了层层描绘,女孩因为找不到描点一直醒不过来。

在昏迷的世界里,女孩完成了自救,或者其实是因为小丑跳下来救女孩,让女孩认为自己有了被关注的感觉,是来源于他救的自救。幻想的世界里,有一开始嫌弃女孩后来又救女孩的南河(对应的是一开始嫌弃女孩后来跳海救她的小丑),也有花花、松鼠、鲤鱼等小动物,这是女孩渴望的朋友。丧气鬼则是对应的女孩心里被抛弃的绝望,一旦陷入这种情感里,丧气就会将人吞噬、最后死。中间有一段到岸后,南河把女孩丢在了岸上的情节,我认为是对应妈妈离开女孩,虽然离婚没错,但是当时的女孩也是真情实感地认为妈妈抛弃了自己。后面南河又救了女孩,即对应妈妈赶到医院其实还是很爱女孩,也对应了小丑跳海救她,后半段时已经能隐约听到妈妈在医院喊女孩的名字了。最后、最后,大家终于成功抵达大海最深处,完成了这场源于他救的自救。

很感动,同时也在想,电影里女孩是完成了自救,但现实里又有多少小孩、抑郁症患者窒息于丧气鬼呢。虽然深海这类电影放在春节档,不太符合以往春节合家欢的基调,但我还是认为是部好电影,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电影即有了价值。

再说个题外话,在看深海以前,有看到过说深海画面太挤、太局促,是在刺激观众视觉的评价。我看完整个电影,觉得这种拥挤、忙碌,恰是反衬了女孩的孤立无助。

偶尔我会做这样的梦,梦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车流,车速极快,我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斑马线中央,不知道怎么去马路对面,车没有减速或停下来,就好像根本没看见我一样,很担心车会撞到自己,同时梦里的我又很困,极难睁开眼睛,虽然是在梦里,但那种茫然无助的心情醒来也印象深刻,这种感觉是哭不出来的。就好像,我认为最残忍的校园暴力是老师和同学的集体无视,私人感情最致命的手段是冷暴力。

奇幻精美的画面吸引了我的目光,在看球2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电影院大厅里关于深海的海报,当时就决定要去看。同时3D的视觉特效帮助我更好地走进了一个女孩的内心世界,编剧和导演很好地将这种细腻的情感呈现给了我,所以我认为深海是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