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在院线看到这么清澈真诚的电影了,在院线看过的不少电影力度太过,凶猛得快要把观众吞噬掉,粗看觉得力透纸背,细看浮夸又空洞,而看《乘船而去》像翻看了一部娓娓道来江南水乡的散文诗,在黑暗和皮革味的包裹下,只觉一股静水在心中横流。导演把尖锐的矛盾冲突都拆散了揉碎在克制笔触下,隐匿在生活化的叙事之中。在传统戏剧里应该爆发的争吵,眼泪,在这里鲜少看到。电影的姿态轻盈又沉重,生动活泼的笔触掩去了所有刻骨铭心,但流动的意象和琐碎的细节与现实的幻影重合,如千斤重石一样压在心头。

...

我更想把它看作是一部纪录片,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如火焰般摧枯拉朽吞没所有人的矛盾和挫折,生离死别不总是愁云惨淡的,可能只是外婆想扯开氧气罩的手;独身主义不是千夫所指的,可能只是两代人的相亲饭;生计和家人没有那么难抉择,脱下西服和礼裙,换上粗布麻衣蹲在敞开的院落里浣洗被母亲尿湿的床单;过往的伤痕和眼泪只是化作半夜惊醒的梦魇和旁人说起往事时的呼吸急促;陷入绝境也不是歇斯底里的,可能只是面对独自在家的小孩捏住装着刀的包颤颤巍巍的手。

东亚人的一生都在家庭打转,年轻一代渴望挣脱家庭的烙印与束缚,乘船前往更遥远的天地大展身手;中年人漂泊无定所,在尘土中浮沉只为有个得以安生立命的“家”;老一辈画地为牢,甘愿成为家园遗址上最后的守墓人。

导演用了很多建筑物框定人物的镜头,无论多超脱,也摆脱不了东方框架框定的灵魂与思想。将生死视作儿戏不愿佩戴金银首饰抗拒宏大葬礼的外婆,固守己端扎根在无人的老房子里。与美国人结婚,思想包容想在上海打拼出一番事业的妈妈拼命搜集治疗癌症的方案,强硬地要求外婆接受治疗。洒脱自由尊重他人意愿的游子舅舅,回到了家乡守在外婆身边修缮起了外公留下的小船,在最后关头为外婆带上了氧气罩。在外追求梦想念叨着外婆会理解我的孙子,大巴车上的晃神之际梦到了站在外婆床前的自己。血脉是联结代际的中介,爱也是,腌不熟的咸鸭蛋,临终前一沓沓分配好的现钞,十八岁作为生日礼物的摩托车。我们与他们都在相互牵连着,羁绊着,甘愿为了这一条条看不见的细线停驻下前行的脚步,将自己的一切悉数倾注在对方身上。

当故园的最后一颗活化石徘徊在陨落的边界,落叶归根,带起了漂浮在枝干上的其他树叶。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心安处才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