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刘科长怎么确定姚会拿着假枪去威胁李超,并开枪?尤其是在已经恐吓过厂长儿子并失败,他哥警告他不要再动枪的前提下?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怎么确定姚会开枪?如果以上都无法确定,那他大概率不会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做一把完全一模一样的假枪上。他只需要激起两者矛盾即可,不需要身涉险境,反正姚会去找李超对峙,他们大概率会有肢体冲突,然后刘再补刀就行。

二是姚拿假枪找李超对峙的行事逻辑。如果他是莽撞的毛头小子,想着杀了老东西了事,那他应该寻找一把致命武器,比如钢管,比如木棒,比如刀。如果他只是想恐吓李超让他不要把妈妈哥哥划到下岗名单里,他不应该开枪。假枪的唯一威慑力就在没有开枪的时候。一旦开枪,李超会更肆无忌惮地嘲笑他、欺压他们,甚至会报警抓姚。
不要说姚还是个青年,脑子不好使,遇事冲动。请注意:他并不是随身携枪,所以不存在大脑空白冲动开枪。他在接到消息之后,先回家找枪,然后再去河滩和李超对峙。这个过程中他是有思考的。狂怒的人不会只带着玩具枪和十恶不赦的恶霸对峙!

编剧为了让复杂的陷害计谋成立,忽略了基本的人物行为逻辑,导致先射箭后画靶的可笑错误。这个陷害故事本来可以与枪无关、与撞针无关,只是一个坐山观虎斗的故事,但是编剧既要又要,既要陷害成立,又要姚是清白大男孩,剧本就变得漏洞百出。

还有张向阳,他不应该是黑警么?哪有那么巧的巧合?杜湘东一查就查到逃犯在哪个煤矿?煤矿老板认识手下所有工人?杜湘东去的当天,煤矿就恰好塌方,也恰好选在那天灭口?这些都像是预定好了,要在杜湘东面前演一出“嫌犯死亡,追查没有意义”的大戏。后面张向阳的一些镜头也在暗示他不仅被厂长收买,也在试图收买杜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