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绝对是真正的大闷片。全片一个小时二十四分钟,真正的高潮和主要情节(R先生的谋杀)却只发生在几秒之内。
其余的一个多小时,一直在看喋喋不休的人们---妻子、同事、邻居、家人---讲话,在家里讲话,在办公室讲话,在学校讲话,在路上讲话,讲话,一直讲话,不停地讲话。
这部电影运用的几乎都是长镜头,也没有过多的场景切换,因此观众就“被迫”在这漫长的一个多小时内体验了R先生“无聊到死却无法摆脱”的生活。
这超级冗长毫无剧情推动的一个小时可以总结为:R先生活得烦闷,观众看得犯困。
因此不难想象,假如将这一个小时无限延长,化为R先生的一生,那将是怎样令人发疯的枯燥。
当然,有些人认为,仅仅因为生活单调便去杀人,这实在说不通,况且R先生的生活完全不糟糕。的确,R先生的生活事实上很不错,有着算是幸福的家庭,事业也平平稳稳。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有突发事件,没有变动---而问题正是在此。
换个思路来看,某个闯关游戏,给你一套还算不错的装备,但是永远只让你重复打第一关卡。就算你能不停过关,这样继续玩下去几次后,当耐心消磨殆尽,游戏似乎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吧。更可恨的是,这个游戏你永远无法退出,你将永远受困与这个游戏。那么此时,烦躁又是否会转化为一种无力的绝望与愤怒?
再加之以R先生本身就不善言辞的性格,在无限重复的生活中,他已彻底成为他人通过对话打发时间的旁观者。而这也塑造R先生的极端个例,因为对他这个步步走向类似莫索尔的局外人来讲,生活本身正在成为了与自己无关的游戏---没什么有所谓---又有谁会因为自己退出了游戏而情绪过度波动呢?
所以,从某些角度来看,我完全理解R先生突然的“发疯杀人”。其实这就是一种在“沉默中的爆发”,并非是因为R先生性情暴戾无道。我相信多数人在日复一日的无趣生活中,大概多少都会在某时某刻蓦地感到排山倒海的厌倦与渴望爆发的强烈欲望。当然,由于我们仍旧有着种种考虑与牵挂,我们多半是不会将脑中幻想付诸实践的。
说实话,假如把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拍成一部电影,估计也大抵与本片类似---重复单调场景的长镜头,以及短暂出现的微风拂水的剧情波澜。至于区别,大概只在一点,那便是大多数人的电影不会有这样的高潮。在漫漫一个小时铺垫后的几秒,R先生爆发出来了,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懦弱的、报复式的、甚至莫名其妙的谋杀爆发出来了。各种因素作用在他这个普通人身上,不多不少,精准计算了他的爆发,塑造了一个极端的恶性个例。
R先生的爆发---仿佛安装了消音器的手枪,迅速且缄默着射出子弹---他用烛台杀死了邻居、妻子和儿子。这一切都像是顺手所做的一般,没有犹豫与波澜,正如他在杀死三人后关掉电视般冷静与稀松平常。
不过普通人的爆发之后有的是什么呢?噢,R先生终于获得了难以求得的片刻宁静。不过这没什么意义。因为生活永远继续,而人们不会闭嘴。
我认为本片结尾多少有点讽刺意味,向R先生戏谑地嘲讽着---警察来到办公室寻找涉嫌谋杀的R先生,而人们又开始喋喋不休了,对这桩案件感到震惊,这样或那样。
所以,当R先生自杀了,事情又能怎么样呢?没什么是被他改变了的,一切基本毫无变化。谈话不会停止,而R先生始终站在社会与自己的生活之外。他永远不是参与者,然而他即便是,作为一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无论他做出什么极端的行动,社会也永远无所谓,一切照转。
只不过此时此刻,他的妻儿亡故,而R先生本人也成了吊在洗手间的一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