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非常个人向的剧评,不含剧透,主要是关于一位中国莉拉的故事。也许,这也是“莉拉们”的故事。
看这剧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要是莉拉和莱农活在中国,她们的故事会是什么样子?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与中国北方小镇相距甚远,但人情文化却意外地相似,让中国观众特别是女观众无法不代入。尤其是,我自己生命中也有一个“莉拉”。
这位莉拉生于中国北方某小城,莉拉的父母均为国企职工。莉拉的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在那个中专已经算不错的年代,她硬着头皮读完了工人大学,还考下了会计类的证书。据说莉拉之母原本有望分配回到老家的事业单位,然后不出所料安稳一生,但一切被莉拉之父的出现打断了。
莉拉之父,据说年轻时是文艺青年,会写几首酸诗,会弹吉他吹口琴,自费出过一本散文集。在那个年代的小城算不错的男人,而且相貌堂堂。莉拉之母坠入爱河,不顾全家人反对。两人确定关系后,莉拉之父跑到学校亲眼“监控”着莉拉之母修改了分配志愿,一个女人原本安稳的人生河流就此改道。
莉拉的母亲是个要强的女人,跟着丈夫来到陌生的小城,头几年日子很艰难,硬是没向家里诉过一声苦。还是到了莉拉出生后,她才和娘家人恢复来往。
莉拉小时候是她们那一片最漂亮的孩子,每个往来的大人都喜欢她,抓周时抓的是毛笔,所有人都说这孩子未来会成才。莉拉的父母大概也这么想,于是对莉拉的教育不惜工本地投入。
但是他们的投入很快被无情否定了——莉拉在常规学校科目尤其是数学一科上表现出的笨拙,以及省城医生做出的诊断(似乎是关于反应力的诊断,莉拉的反应力和理解力的确比一般孩子弱一些),让莉拉的父母迅速地陷入了绝望。总之,莉拉在学前班阶段已经早早展现出了她日后与常规教育的不适配。
但是,莉拉的父母在嫌弃她不够聪明的同时,却忽略了她身上其他的珍贵品质:比如温柔(莉拉比我温柔得多,我不刻薄会死)、比如宽厚、比如诚恳老实。在我们都已经学会跑腿买东西时向妈妈多要点钱扣下来零花的阶段,莉拉还会老老实实地跟父母报账。莉拉是能专注“约定”而轻忽“利益”的人,从这一点来说,她或许比很多人都要高尚。
但是莉拉的父母对这样一个“善良而无用”的孩子是极其排斥的。他们两口子都是精明强干的人,无法容忍“两匹狼生出来一只兔子”这种故事。莉拉母亲的失望表现在日复一日的逼迫、嘶吼与超负荷的课外班中,而莉拉父亲的失望表现得更为极端。不,那或许不是失望,而是一个本就不怎么样的男人暴露出了真面目,总之,在莉拉八岁生日前后,莉拉的父亲搬出家门去和情人同居了。
此前为了补贴家用,莉拉的母亲辞去了国企的稳定工作,做起了风吹日晒的个体户,莉拉主要是爸爸一手带大的。爸爸走了,妈妈在家里撕心裂肺地哭骂,而年幼的莉拉并无法理解这一切,她只是感到失落,因为一贯对她好陪她玩的爸爸不见了。莉拉不喜欢妈妈,尤其不喜欢每天逼着自己学数学的妈妈。她八岁就已经隐隐意识到自己与别的孩子的不同,对于学习的恐惧在那时已经形成。
莉拉偷偷给她爸打电话,爸,你回家吧,我好想你。莉拉的爸爸说,我不回来了,你和妈妈好好过。
但他最后还是回来了。
原因很简单,情人找到了更好的男人,把他一脚蹬了。莉拉的爸爸又厚着脸皮回来找妻子女儿。我们都以为莉拉的妈就算不离婚好歹也要大闹一场,出人意料的是两人竟然很平静地就复合了。
我年少无知的时候,对莉拉母亲的这一行为是相当地瞧不起。年岁渐长,方觉当初自己的幼稚——你说她没出息,但她难不成还有别的选择吗?一个娘家兄弟众多的已婚女儿、一个孩子不太聪明的疲惫母亲、一个艰难谋生的小个体户…她对男人的“用处”看得比“忠诚”重要得多。尤其是这个男人还是她孩子的亲生父亲,他不说多关心莉拉,起码不会害莉拉。
更何况,莉拉也确实更喜欢爸爸。就为了孩子开心,也该让他回来。
喜欢和爱是两个概念,莉拉后来跟我亲口承认过,她更喜欢爸爸,但是她爱的是妈妈。爸爸是一颗糖,苦涩了吃一口甜甜嘴。但妈妈才是赖以为生的粮食,她不能想象没有妈妈的日子。
“我妈嫌弃我打我但不会丢下我,我爸对我很和气,但我知道他会离我而去的。”
我第一次见到莉拉时她还在上初中,我当时在上小学。初中的莉拉成绩一塌糊涂,但美貌初见端倪,非常标致。莉拉喜欢郭敬明的《幻城》,在笔记本上抄《幻城》里的句子,书柜里有满满一排的漫画书。对于家庭条件和外貌都相对寒酸的我而言,那时真的是十分羡慕她的,甚至于有点嫉妒了。
在我和大多数同龄人对“美丽”还一无所知的年纪,莉拉已经会涂指甲油、会化简单的淡妆、会偷偷买修身的衣服,还会研究眼线怎么画。她把别人头疼三角函数和英文语法的时间都放在了头疼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美丽一事上,这样的莉拉当然是考不上高中的。最后,莉拉去了一所民办的中专,她的爷爷有点人脉,等莉拉学成出来以后,直接安排她回老家当体制内的幼师。2020年,这所莉拉曾经就读的民办中专因违规办学而被关闭。
也是在这里,莉拉遭遇了改变她一生的巨大打击。
民办中专什么人都有,校园霸凌、群架、怀孕…在这里都司空见惯。貌美心实不会做人的莉拉成为宿舍众矢之的。她还是那副天真的学生思维,被欺负了就去找老师反映,不知怎的就找到了校长头上。再后来,莉拉打掉了她和这个校长的孩子。
以莉拉的心智水平,我绝对相信这是一场犯罪,而莉拉则是那个懵懂的受害者。这位莉拉只是爱美爱打扮,她的苛刻的家庭教育和她本人“老实”的性格决定了她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事实上,莉拉的母亲压根儿没对她进行过什么像样的生理卫生教育,莉拉是直到月经停了好几个月才察觉到不对的。
莉拉和校长的故事是一直瞒着她母亲的,可怜的莉拉,她父亲从回来以后一直就没停止过出轨,只不过他学聪明了,再也没有考虑过离婚,哪怕他在餐桌上都在回复情人的微信,也坚决不离婚。她母亲因此坚决地与一切“狐狸精”为敌,甚至对自己正处在青春期的女儿都不乏恶意。他们很早就分房睡了,莉拉的母亲坚决认为男女之事是某种“脏得不得了的东西”,她对一切“美”的东西都抱有强烈的排斥,包括对自己的亲生女儿。这种教育下长大的莉拉,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感到深深的羞耻,而丝毫意识不到自己是被侮辱与被剥削的那个受害者。
发现莉拉怀孕之后,莉拉的父母去找过校长,然而民办中专的校长就是地头蛇的一类,他咬死了双方你情我愿,甚至咬定是莉拉主动勾引,并质疑腹中的孩子不是他的,原因是“我每次都很注意”。最后莉拉的父母带着莉拉去做羊水穿刺,铁证如山面前校长最后说:“我出打胎的钱和营养费,好吧,你们不要再讹诈我。”
在莉拉读民办中专期间,莉拉的母亲经人介绍去了上海做事,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她本来满怀希望投入人生新阶段,甚至在做着挣够了钱给莉拉在老家买房的打算。人生眼看就要改变,然而莉拉的意外怀孕打断了这一切。莉拉的母亲坚持报警,但由于莉拉当时已满十六周岁兼证据不足,校长全身而退,继续做他的校长。莉拉的父亲在此阶段则全程隐身,原因无他,“太丢脸了,脸都丢光了”。
等莉拉的母亲回到上海之后,那里已经没有她的位置了。
上海从此成为莉拉母亲的一生执念,她坚持认为如果当时莉拉没出事,如果她在上海的事业能继续下去,那她们母女俩的人生一定会完全不同。直到现在,莉拉母亲的床头都端正地摆着一张东方明珠的照片,很珍重地封在玻璃框子里。
正因如此,她对莉拉的怨气与日俱增。2012年,莉拉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其实早在那之前她就已经有诸多异常的言行,现在看来,警报早已拉响,只是被所有人忽视了而已。或许也不是有意忽视,只是莉拉母亲的自尊心太强。如果其他人提出(哪怕只是好心地提出)这孩子应该去看看精神科之类的,恐怕会被莉拉的妈乱棍打出去。因此,没有人敢冒这个大不韪。
总之,在所有人默契的漠视与围观下,莉拉终于疯了。
莉拉的病情时好时坏。在她确诊的同年,莉拉的父亲说动了莉拉的母亲,他们再要一个女儿。莉拉母亲的身体已经不适合生育了,他们最终选择了收养。在这个国家,收养一个女婴是容易的,在主流目光关注不到的大片乡村小镇的医院诊所里,多的是不受欢迎的女婴。莉拉的妹妹是她原生家庭的第四个女儿,在她之前,三个姐姐都被“送养”了。
莉拉的妹妹算是比较幸运的,她的养父母条件比较好,给了她生父母一大笔“营养费”,应该不少于5万元人民币。在12年,5万元一个女儿是很划算的买卖了,就这样,养父母得到健康聪明的二女儿,生父母得到5万元,皆大欢喜。
妹妹到来以后,莉拉在这个家里彻底可有可无了。
这个妹妹,的确是所有父母理想中的那种孩子:漂亮、聪明、活泼、成绩好、嘴甜。莉拉的母亲起初对二女儿有些排斥的,但后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可爱,她也渐渐地偏向了小朋友。而莉拉的父亲则更是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二女儿身上。
这不奇怪,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旧人是个精神分裂的旧人。
他们全副心思都扑在二女儿身上了(莉拉爸爸可能还要分一部分精力给情人们),那莉拉呢?
莉拉嫁人了。
莉拉94年生人,再不嫁人就晚了,用她父母的话说是“卖不上价了”。
把她嫁掉,让她终生有靠,给她厚厚的嫁妆让她不至于被婆家看不起——莉拉的父母认为他们的责任就到此为止了。
莉拉的婚事挺坎坷的。像她这样家庭背景不错然而自身心智孱弱的姑娘,在婚恋市场上属于待宰肥羊一流,易招人渣。一连招了数个人渣后,莉拉的母亲忍无可忍,再不相信莉拉自由恋爱的眼光,而是走上了半包办婚姻一途。之所以说是半包办,是因为莉拉的母亲到底还有几分慈母心肠在,虽然对她呼来喝去,但大事小情也还是愿意听一耳朵莉拉的意见。就这样,莉拉“半包办”地和一个微信聊了半年、只见过几次面的男人结婚了。
男人是莉拉母亲的朋友的小儿子,知根知底,和莉拉一样“脑筋有点问题”。但是这个男的胜在人好,不怎么介意莉拉打过胎的那段历史,这实在是让莉拉父母喜出望外了。两家择了个黄道吉日,把莉拉很风光地嫁出去了。
莉拉的丈夫对她不错,两个脑筋不太好的人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过着,居然也过出了几分恩爱。莉拉的精神状况也有所好转了,她开始念一个函授的本科,读的是法律。她甚至开始打算着考司法考试了。虽然病情反反复复,可莉拉还是坚持把函授课程读完了。
也许在那些时日里,她的心头是真有“热望”在燃烧的。
只是,没人把她的“热望”当真,没人相信她当真会有什么抱负。
2019年,满怀希望的莉拉决定一试司法考试,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符合报名条件——她没有全日制的法学本科学位,她的函授班已不被这个时代承认。
好难啊,她想,活着真是太难了。
《我的天才女友》第一集开头,意大利的莉拉消失了,扔下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身份,剪掉每一张照片里自己的脸庞,孤身消失于茫茫人海。
正是: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我认识的这位莉拉,她做不到如此决绝,她也没有那个决绝的资本和勇气。她只能继续活着,窝窝囊囊、一事无成却又精疲力尽地活着。
我最近一次得到莉拉的消息是去年年底了,她怀孕了。她说希望是个儿子。
“不想要女儿啊,女孩这一辈子太难了。”她说,“况且,大家也都希望这一胎是个儿子。”
这个“大家”是谁呢?这个“大家”的含义是可以无限大的。
我叮嘱了她几句保胎的事,她身体一直不好。当年那场浩劫摧毁她精神的同时也摧毁了她的身体。我说,很多人都爱你,都很关心你。
她说,我知道,我懂事的。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很小声地在电话里说,不知道孩子长大以后,她还有没有机会再考一次高考了。
再然后,电话就挂断了。
我们都还比较年轻天真的时候,莉拉曾经说过,希望有人能写下她的故事,希望她能给写故事的人提供一个精彩的故事,希望她的故事无论精彩与否都能被人看见、记住。
我当时比她还小还天真,我说,那当然啊。再平凡的故事也有动人的地方,所以一定也会有人记住你我的故事的。
我们都错了,多年以后的今天,大银幕上和小荧屏上都再没有属于我和她这样的普通女孩的故事了。我们这样的普通姑娘只能在一部台词听不懂的意大利语电视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了。
可能是对生活最一无所知的群体在努力尝试着表演他们想象中的生活,然后播给我们这些每天和生活近身肉搏的人看。国产影视作品普遍难堪的创作过程,演的人很艰难,看的人很为难。
那些最普通最普通的女人和她们的故事,伴随着某种信仰一起,消失了。就像我们熟悉的教育阶梯一样,从小学到初中,教室里一部分女孩子消失了。从初中到高中,又一部分消失了。高中到本科,本科到硕士,硕士到博士…
她们都去哪儿了?她们在哪里呀?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我们的大银幕和小荧屏上,能有属于自己的、黑发黑眼黄皮肤的“莉拉”与“莱农”。
最后,祝我认识的这位莉拉,生产顺利,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