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是从话剧改编而来,电影一开场就能感受到话剧表演那种沉稳、干练的舞台风格,再加上电影荧幕的大场面拍摄优势,整个影片“有里有面”。

《戏台》的风格非常像《茶馆》,有一种身处市井、嘈杂慌乱但又娓娓道来的剧情推进感,主线故事看似荒诞却又在情理之中,支线剧情层层叠叠展示各色人物的饱满性格。

主线故事梗概:电影一开场是军阀混战的场面,转而是戏院经理担忧战乱而影响戏剧按期开演的着急筹备。彼时北京城由洪大帅攻破,他的姨太太痴迷戏剧,疯狂追星“金啸天”,引得洪大帅也对戏剧产生兴趣,独自来到戏院寻新鲜,恰好碰上了自己的老乡“大嗓儿”,由于“大嗓儿”是资深戏迷且能唱能演,还介绍了戏台上的林林总总,使得洪大帅误以为“大嗓儿”就是名角“金啸天”,并点名要看老乡演的霸王别姬。当霸王别姬正式开演,洪大帅代入了自己身为霸王项羽背水一战的悲凉,强烈要求改写戏剧结尾。可还没等戏剧改本,洪大帅的部队就被蓝大帅攻陷了,剧终。

支线:洪大帅姨太的追星之路、真假金啸天的来回串场、地痞流氓八爷肉身对子弹的荒诞、军帅后勤保障徐明礼对各路势力的精准拍马、凤老板的艺术坚持与生命消逝。

电影里反复出现供奉在梨园老祖一旁的对联“曲中风雅颂、戏里天地人”,是点题之笔。一重是折射霸王别姬的戏曲情节,战乱年代没有赢家,即便风光一时的项羽、洪大帅也有身入困局、身首异处的悲凉与心酸。二重是《戏台》这部电影映射社会变革中,权力交替、人情冷暖、物欲情欲的冲突。三重是人类的乐观与精神坚韧,用剧中“大嗓儿”的一句话来说,“不管今天是红大帅、绿大帅还是蓝大帅,咱都得接着听戏、接着唱戏。”在向死而生的动荡年代,每个人都在挣扎中尽力维持精神的坚韧和活力。

《戏台》是个充满张力、富有层次的电影,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电影想突出反战的主题?想表达对传统艺术的坚持?是不是在说艺术追求与现实的冲突与无奈?对于创新的排斥?最终,我更倾向于认为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是个现象、规律,而不是某个结论。它没有进行绝对的评判,而是以一种视角,把某个事件中可能的各个角色展现出来,映照着那句“曲中风雅颂、戏里天地人”,相对客观、丰富的展现每个角色的可能,也就是真实世界里你、我、她他它的样子。

陈佩斯导演的名字就像“葛军出高考数学卷”一样权威、同时也是对其它电影的降维打击,一张票33元,在茶叶蛋都要2块一个的今天,甚至觉得有点捡到便宜了,推荐大家影院支持。(电影结尾有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