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渝先生在登上珠峰后说了一句话:“她还是接纳了我。”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从上路那一刻起,我们挑战的就不是大自然的极限或身体的极限了,而是梦想和自己的可能性。这件事甚至不是“挑战”,而是“拥抱”。

记得前几年《大三儿》上映的时候,朴树说了一句话:“生命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

其实梦想的本质也是。

夏伯渝的梦想是攀登,而《无尽攀登》则是这部纪录片团队的梦想。这么一看,夏老师家人祈祷他们的梦想能成功,也是梦想。

夏老师给儿子起名“登平”,寓意“登高峰如履平地”。他爱人则希望“登高峰能平平安安回家。”

他有热爱,而他们宠爱着他的热爱。

电影本身并没有刻意地刻画登珠峰的难,这个难无需多言。它更多着墨于人的情感,和人的力量。

我最喜欢在夏伯渝登顶后的那一幕,镜头并没有最先给到山顶的他,而是转向山下人的狂欢。

那一刻,几十人因为一个人的梦想成真心潮澎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梦想成真。

还有一段是,经历了一夜的艰苦攀登后,高峰上的天空逐渐破晓,日出云彩云蒸霞蔚。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但对我来说,那就是拥抱自然的最大意义。我在认真度过每一分每一秒,所有的时间流逝我都感受得到。

从上路那一刻起,也许8848.86对于夏老而言,也已经不是一个海拔的高度,它更是时间的长度。每走一步,就是经历一个生命的刻度。

真正令人最感动的是,他为完成这8848.86,付出了实实在在的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