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冯疯子的这部作品,可以从两个平行的维度来看。
第一个维度,我会完全放下政治化的和生存经验灌输予我的固有认知,放下道德与偏见,放下我思考的某种倾向,归于动物性本能。从这个维度来看,其实这部作品就是关于性本能,用性瘾这个形容词反而不贴切。人类首先通过动物性的本能驱动一切,个体必然会有差异,这是生理层面的本能决定,但是身体涌出的最强烈最原始的性是其中最能深刻反应人本质的东西,它从生理层面作用于人的心理并驱动人的行为。冯提尔找到这种本质并把他作为电影的核心,然后在这基础上附着他的思想,其实在这本质之上,因为导演的表达非常成功,所以它不具备被批判的空间,因为本能就是如此真实,如此没有逻辑。
第二个维度,我的思考维度,抛开性的本能层面,我们来看这个剧本,看冯提尔的思想。首先,剧本是高度自由化的产物,它严谨,精确,可控,两部结合在一起,我其实认为它更倾向于是一部电视剧,类似于伯格曼的《婚姻生活》戳破婚姻的谎言,女性瘾者某种意义回归到的,是男性的性谎言,他们的性本能与其致命的虚伪融合为一体。剧本是通过最后的也是作品贯穿始终唯一让女主角交心的一个代表传统宗教的、正义的男性化身为性侵女性的禽兽,为所有男性的性本质作结,我倒不认为这是讽刺男性的虚伪,而是男性无法真正的以一种坦然的方式理解性本能并在尊重女性的前提下释放性自由。电影中他们不论代表着谁,都无法将他们因本能产生的性冲动与其社会形象对应起来,冯提尔将一个私密性的主体坦然又直接的摆到了台前。冯提尔只是因此提出一个观点,男性在对性的认知和自由度上某种程度上不如女性,他们理解不了女性主动的性和他们强迫女性产生的性二者之间本质的区别。当然,这只针对于这个创作本身。
那么再将两个平行的理解融合起来,就成为作品本身,这部作品表达最多的性,反而只是表达性的工具,而不是性本身,所以性瘾本身,我们可以视为一个在少数圈子里常态化的事物,它病态但未必变态。而性的本质,或者说前提是,彼此基于自愿的基础上产生性行为。
我认为这部作品与女权无关,只是题材恰好是女性,当然如果换做男性视角,可能就是《羞耻》这部创作所表达的东西,但是后者离《女性瘾者》似乎又相距甚远。
两部结合一起打分:
影像80分
剧本95分
2010s代最好的剧本之一
导演90分
表演90分
创新90分
作品分89分
内容系数0.9
影史分80分
它关于性,但与女权无关!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活明白了的成年人都是人精!
有两场表演我非常非常喜欢,我一直都喜欢这些更高明的处理方式。第一场是米歇尔坐在秋千上的那场哭戏,究竟是因为想念外孙,还是首次出手后对女儿的歉疚并决定再次对女儿出手前的伤感,又或者只是感觉到了孤独,一个老年人的独处是那么的真实,伤感, ...
一个内心丑陋,却被欲望吞噬的女性!
开年第一个惊喜,果然还是需要从老片里淘些好货!一部几乎从各个层面都能满足我审美的一部作品。这个导演太了不得了,没有一场挑得出很大的毛病,人物与叙事之间不论怎么反推到整体的作品层面,它都绝对的不存在任何逻辑问题。更了得的是整体的选角几 ...
平庸,投机,但能愚弄观众!
其实一直犹豫要不要看,最终还是冲着演员去了,意料之中和陈思诚相关的所有电影或者导演,都是充分的投机者,剧本无一不是为了达成特定效果而进行剧情和人物设定,不太懂表演的演员在这部作品里也会成为为了达到某种表演效果而必须这样去演的牺牲品, ...
勇气是我们对抗社会观念,对抗懦弱最好的武器
如果让我来挑毛病,其实一直到她最后的挑战之前,我都觉得拍得很一般,各个层面都很一般,从导演到剧本到表演都达不到我的预期。然而,最后一段的挑战拍得不错,尽管不是十分满意,但也达到期待了。综合来看,电影本身依旧不行,但作为一部小成本的励 ...
什么时候香港演员才能不用配音,并且改变表演的陋习?
作为商业电影有一定的趣味性,但也仅此而已。电影没啥可谈的,说说表演吧。我很多次提到过,我非常讨厌当下香港演员表演的模式,比我对奥系演员的表演还要厌恶一百倍,如果说后者只是让表演艺术成为一种技能,大家都可以掌握的技能,然后用相似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