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凯特·布兰切特贡献了可能是她表演生涯中最精彩的表演。

导演完成剧本的写作只花了12周,拍摄完成仅花费65天,而在拍摄之前则是漫长和反复的排练,尤其是教室授课的片段。对于经常在剧场演出的凯特·布兰切特而言,长篇的台词可能并没有那么难,但在本片备受讨论的一镜到底片段中,她不仅要演绎冗长复杂的台词,还需要配合迅速移动的镜头。

...

...

...

在教室完成的一镜到底片段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发现,摄影机在同一个空间里完成多维度变幻的同时,又让自己完全隐身于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之后,观众可能数分钟之后才发现这个片段其实未经剪辑。“选择用一镜到底来拍摄并不是为了玩弄摄影技巧,而是希望让她通过自己的表演来主导影片和镜头的节奏”,无论是对表现角色而言,还是对影片的立意而言,都更加富有“哲理性”,本片摄影师Florian Hoffmeister 说。

导演Todd Field在撰写剧本之初,便决定请凯特·布兰切特出演。为了拍摄《塔尔》,凯特·布兰切特同时完成了学习指挥、钢琴和德语,但她非常谦虚地称这些都是大家不会注意到的,属于演员的“家庭作业”。

...

...

虽然严肃,但本片并不乏味,Lydia Tár 这个角色本身也充满了神秘感,甚至是幽默感。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家,她拥有权力、地位与财富,但她与周遭的世界甚至是自我都是割裂的,有距离感的,她与女儿的关系则成为一座情绪“孤岛”,承载着她所有的温柔和爱意。

全片冷灰色为主的视觉风格进一步把人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远。她第一次走进家门,仿佛走进了一座艺术博物馆。

...

...

...

...

...
公寓主人:Christian Boros 与妻子Karen

影片中Lydia在柏林的公寓来自艺术收藏家Christian Boros 与妻子 Karen,位于柏林米特区一座见证过二战历史的建筑顶层。

这所公寓空旷简洁而不乏精致,零星艺术收藏点缀着简单的浅灰色墙面,处处透露着她的财富与阶级,也体现出一种现代化的冷漠气质。Gawker评论称,这座公寓可以算是本片除了Lydia Tár、Sharon、Francesca、Olga、Adam以外的 “第五个角色”。

但,《塔尔》绝不只是凯特·布兰切特一个人的电影,不只是她施展演技和逐鹿奥斯卡的作品,浑然一体的视觉风格、摄影与剪辑让本片成为一出精彩的视觉交响乐。

一部可能没那么“好看”的长片

许多观众可能在开篇不久就能感觉到,这部片子并不那么“友好”。影片的开端长达10分钟纪录片式的访谈,古典音乐术语与名家名作的堆砌,对音乐演绎进行严肃的学术探讨……任何一位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观众可能都难以跟上影片的节奏,凯特·布兰切特本人也承认在初读剧本时就发觉这些词汇很难理解,但这并不影响观众去欣赏这部片子。

...

《塔尔》实际上是一部观影门槛不低的电影,层出不穷的古典音乐史和名家名作让这部电影与一般类型化的传记片区别开来,更像是一部制作考究的纪录片。乐团排练的片段让观众仿佛是无意间走进了正在进行试演的音乐厅,摄影机冷静地记录着一切。

本片没有丝毫要讨好观众的意图,除了难以理解的术语以外,全片都没有完整地向观众展现任何一次演奏(如果你想要看到大魔王神采奕奕地完成一次指挥,你可能要失望了),影片对任何议题/问题/人物绝不提供显而易见的信息和答案,甚至经常在观众情绪还未达到尾声时突然切向另一个场景。

例如,看到女主角在火车上收到的书,突然变了脸色,接着立即将书扔进垃圾桶时,观众可能会一头雾水。Lydia 收到的这本神秘书籍,其实是来自 Vita Sackville-West 的小说《Challenge》,讲述的正是作者与一位爱慕自己,但以自杀相威胁的女性的故事。

...

在这些细节之外,艺术家的品格是否应该影响其艺术成就的价值?Lydia 与乐团成员之间的关系,谁对谁错?对作品的演绎,到底是忠实于原著本身,还是根据作者生平进行发挥更好?一切都没有答案,但观众看完本片,却无法停止思考。

以另一种视角审视权力

《塔尔》以旁观者的视角、中立的态度、隐晦地展现了围绕在凯特·布兰切特所饰演的女主角周围的道德、权力、性别政治、艺术家与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议题,而凯特·布兰切特则用她克制而精准的演技表现了 Lydia 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与疏离感。

长久以来,本片导演Todd Field 便希望探讨“权力的结构”,“如果电影的主角是白人男性,那观众可能5秒钟就知道我要讲什么了”,脱去本身就有带有权力象征的男性外壳,用女性角色迂回地阐述同一个议题,可能更加能够去探讨权力本身。

《塔尔》可以不必成为热门影片,但不妨碍它成为今年最完美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