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超出预期 笑的同时还能让人思考一下的好作品 起码带给我几点思考

第一 马成钢一直想让马继业考清北 但他推着轮椅上的马继业时候说上清北是他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 看似对孩子无私的培养里也总是非主观的 不自觉的掺杂了点自私 教育里面无私和自私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有多少是为孩子 有多少是为自己?

第二 为了培养家族接班人扼杀了马继业搞体育的梦想 马继业叛逆的高分上体育大学 马成刚觉得这个号又“废了” 但马继业却看起来更快乐 到底是把孩子培养的“优秀”但不能按自己的梦想活更好 还是让孩子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没那么“优秀”更好

第三 马成刚刻意营造的“苦难童年”究竟对于马继业成长的“优秀”起到几成效果?家里表面上穷困潦倒 其实暗地里是投入海量资源保驾护航 一级厨师做营养餐 最顶级教师团队量身培养 外教情景模拟式交流 有成功经验的父母全天候环绕式监控

没有这些用钱铺路的巨量资源 单单是艰苦的环境里生活 马继业还能否成长的这么优秀?导演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 马继业跟主任讽刺的对话:我出生于普通家庭 却成长的品学兼优 英俊健硕 多才多艺 你不觉得奇怪吗?

第四 导演是在批判马成刚的教育方式错误吗?不全是 电影前段也讽刺了姥爷姥姥放纵式的溺爱教育 把小马继业养成了个胖子 那么马继业高考707分 品学兼优 遇到逆境能想到对策拜托 证明了马成刚的教育是正确的吗? 导演用字幕和结尾给出了答案:考707分的是马成刚培养的合格接棒人马继业 上体育大学的是选择自己梦想的少年“牛牛”

是的 也许马继业从心理上算是“分裂”成了两个人 这就是马成刚用极端方式把马继业打造优秀带来的“后遗症” 捡瓶子就是这病遗留的最轻微症状 我想管这种后遗症叫“马继业症候群”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程度不同的患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