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问题,高强度的争吵令人颇感疲惫,最令我困惑不解的是郭海波为什么不带着女儿离开,如果爱女儿,便不必让她忍受自己曾遭受的苦痛,又或者沉默地在女儿身旁,折磨母亲的同时也让母亲折磨自己是她不得已的选择。楼上邻居女儿和主角独白的片段有些刻意。长期不平衡对抗和最后揭秘的方式让女主角一直保持沉默,使这种争执奇特且单调,过早奠定了母亲性格行事问题背后是过往恶行的事实。

再说意义,母女三代的关系,让人想起那个典型的“父母皆祸害”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残忍论断,但一定程度上本片描述的母女关系是典型的。在这个家庭,男性是缺席的,但男性及其在传统中国家庭中的残象却环绕着三位女性。超脱传统并狠狠地离经叛道的海波心中的渴望却也是希望一个完整幸福的传统家庭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和电影的社会隐喻挂钩,越是乖张的反叛,其背后一定意义上却又是对缺憾之爱的渴望。被特殊年代摧残的一代人的子女呼唤着的事物,正是他们宿命般抗拒的所在。祖国和女儿与家庭同构并被反复强调,台湾人寻根的对立面是一个破碎的三代家庭,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要素,整体勾勒起新时代东北地区普通城市生活的样貌。

东北地区,春潮中往往带着大量的流冰,从而容易造成水灾。但春的到来无疑是对漫长冬日坚冰的冲击,这股力量越过门槛,扫平原野,冲出学校,让两个女孩来到大河之畔,感受这股强大的潮涌。幸福和痛苦一样,每个人的都不相同,但或许在这股春潮中,随着情绪和陈年的苦闷冲破牢笼,人们直视充满着无奈的过往,夹杂着痛苦的幸福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