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突然想起这部电影。第一次看是在年幼的时候,母亲带我一起看完了它。那时完全不懂它其实是在讲美国的历史,只知道电影结束后心里涌起一种感动,就好像捕捉到了一丝人生的真谛。于是我亲吻了母亲的脸颊,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后来在高中时,我又爱上了这部电影,那时的关注点是阿甘的爱情。因为在当时那个年纪的我眼中,阿甘的故事有点像我自己“失去”的爱情,于是幼稚地在脑海幻想,如果自己的故事也像电影那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最终也能像阿甘那样收获某种解脱和圆满。

而如今再想到这部电影,却是因为一个新的原因——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和阿甘有一样的特质:我其实是个“笨人”。

尽管从小到大,无论是家人还是同学,似乎都不会把我归入笨的那类人。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上的成绩虽然尚可,但其实是因为我有在努力学,而且也从未考到前列,甚至有时侯不尽人意。其实,根本原因不是什么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是我自己对除了感兴趣的内容外,对别的接收能力很差。现在还能做出来一点数学研究,其实只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乐意坚持罢了。这倒非常符合许多数学家提到的观念,包括 June Huh 和小平邦彦在内,都提到过自己并非天才,甚至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天赋。这些话给了我一种莫名的安慰:因为我其实也没有天赋。

这种“笨”其实不仅限于学习,在情感上同样如此。Similarly,从小到大,身边的人似乎也从未觉得我情商低,但我现在发现自己在感情上总显得有些迟钝,很多当下不理解的问题,往往要经历很久才终于想明白。这一点其实就是笨,当时的不明白或许是因为缺乏最底层的自信,让自己迷茫,甚至连错误的答案都给不出,陷入了“not even wrong”的境地。如今,这样的困惑越来越少,但也期望身边的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更多的提示,不用出于顾虑而不展露真实的自己。

有一个人,ta身处一间黑暗没有灯的房间里,四周一片模糊,但ta不一定知道,其实这房间宽敞而安全。不过,只有鼓起勇气去到处碰触碰触,才会逐渐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