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完成度,我理解的意思是故事讲述得很完整,戏剧发展的各个环节着力均匀,表演、摄影、台词、道化服各方面搭配适当,没有给观众带来突兀、做作的体验,融入角色的代入感较强。托德菲尔德这部新片,应当说完成度较高,非常细腻完整地讲述了一名著名指挥从巅峰走向毁灭的过程,虽然故事的格局还不足以支撑导演更多表达的野心,但还是今年值得推荐的一部作品。故事中有两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塔尔在音乐学院演奏巴赫,短短一分钟的边弹边讲,如果不是音乐专业人士写不出如此传神的台词,里面还揶揄了一下古尔德;另一个是巧妙地绕过第一大提琴提拔暧昧对象的段落,廖廖几笔勾勒出指挥家貌似公平下的极权本色,甚是精彩。

这部电影也是主人公塔尔的独角戏,观众几乎找不到没有主角的段落。凯特布兰切特奉献了今年极为深刻的表演,尤其是诠释处于万人仰望境地下的偏执直到最后崩溃的情绪变化,层次分明又不着痕迹,作为当今世界最受肯定的演技派女演员之一,确实了得。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导演还是凯特都有着力淡化主人公性别特色的意图,应当说这样的努力还是很成功的。之所以要在一个充斥男性的特殊群体中树立一个女性掌权者,或许是导演对“METOO"运动的一个反讽吧。

然而,这部电影却并没有带给我过多的惊喜。这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我以为这个故事我看过,凯特这个表演我也领教过,一切于我并不新鲜。因为权力使人异化、因为艺术让人疯魔的电影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匈牙利导演萨博在80年代导演的两部电影《靡菲斯特》、《雷德尔上校》。就连凯特塑造这种神经质角色也不是头一遭,在傲慢与虚伪之间走向溃败,2013年的《蓝色茉莉》珠玉在前,此次凯特虽然居功至伟,但相较于她个人,这样的表现不算有大的突破。如果按照奥斯卡不会颁奖给同一类型表演的惯例,明年夺奥的胜算并不大。

前两天看《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片尾宣读名单一幕,虽然我很清晰地领会到追求正义、平等的力量与勇气,但我并未有所动容。不是导演的力道不够,只是因为这感觉太熟悉。早在15年前,我第一次看《死亡诗社》的时候,片尾学生站在桌子上的一幕我被感动地泪流不止。我把这部片子推荐给最好的朋友,他说也是哭着看完。所以我们早被震撼过,自认为见识过最好的了,今天虽然也很好,但后劲不大了。

我相信新时代的观众,《塔尔》和《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样的电影会带来强烈的效果,就象我当初看《雷德尔上校》和《死亡诗社》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那个有幸成为你某个第一次的电影,一定会记忆深刻,化作心中去比较衡量的标尺。我不拒绝新的经典,但显然我属于过去的时代,在我心里已经被无数个过去的经典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