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疼痛文学,说喊两句口号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剧情先铺垫好,情绪到位,你装两句比也没问题。主要人物没有立住,还要加一些无所谓的支线,黄晓明、陈小春、冯绍峰你往里塞什么玩意,沈腾完全不参与主线,更没有塑造好男主的身份,只是往电影里掺杂喜剧元素的工具。
两个小时,东扯八扯撑起来没有必要,主线全部冲乱了。飙车被抓想救同伴,所以去广东,到了广东找人不成,就完全不再提了,什么意思,把两个主角送去广东总得需要个理由,小海岛到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情绪可以感叹;主角见一面修塔哥就信人家,怎么是想说吴仁耀这人很单纯吗?他都二十多一成年人了,这样的行为是很蠢的;男女主拿到工资第一件事,不是还钱,一个买项链一个雇小偷偷摩托,还钱还了大半集,最后人都死了,钱也不提了,也就是说,欠债仍然是作为一种手段来推进角色行为,而不去考虑现实。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基本行为动机逻辑上的问题都不考虑。
周欢颂就一服务员,她没有背景,没有影响本我行为、意识的重大事件,没有远大的、特立独行的目标,她不需要那么多多愁善感,就算有也没有深度,她的存在只是为了完成和吴仁耀的感情线索。通过周欢歌的死亡引出吴仁耀下一步的行为,周欢颂的死亡来最大化表达伤春悲秋的情绪,电影是巧合的艺术,但不是让你滥用死亡来传达情绪或者推进剧情。
最后结局可以看出是两个人爱而不得的悲剧结尾,但前半段摩托少年励志戏,作用在哪里呢,男主从一开始,对周欢颂的兴趣就比摩托大得多,他本人也没有通过骑摩托带来自我意识上的进步,周欢颂在前半段除了和吴仁耀讲两句肉麻的词,完全没有参与到剧情里来,或者说,周欢颂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感。
导演有一些自我的想法,但是没有统领全局的能力,更缺乏表达的手段,起承转合、行为动机、转折逻辑、背景铺垫、感情共鸣,没有一方面能做得好,至少是在这部电影中。
主题是不明确的,表达是自以为是的,转折是生硬的,逻辑是缺失的。只能说,我们不需要这样不成熟的商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