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似乎特别喜欢“良多”这个名字,从《步履不停》中的横山良多,到《如父如子》中的野野宫良多,再到《比海更深》中的筱田良多。

在《步履不停》中,良多是想要逃离父母束缚的次子,他不愿继承父亲的医术而追求自己的绘画人生,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上一代的传承;在《如父如子》中,良多是位收入颇丰的职业成功人士,他醉心于事业却忽略对家庭的关爱,更逃不脱自小厌恶的父亲影响并最终成为了父亲的模样。

到了《比海更深》中,良多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年过半百,事业无成,妻子离异,穷困潦倒得连房租都支付不起,更别谈给孩子的抚养费。

...

很多人都把《比海更深》当作《步履不停》的姐妹篇,除了阿部宽和树木希林这样的原班阵容外,两部影片在基调设定上,也颇为相似。

同样都是梦想被现实鞭打而中年穷困的男人,同样是受父亲影响逃不脱的命运,同样是在母亲眼里始终长不大的孩子。

是枝裕和说,他喜欢“良多”这个名字的字和音,这也是他高中排球部一个后辈的名字,且希望他能够用到。但也许,用同一个名字,是是枝裕和刻意为之,毕竟这三部电影都围绕着相似的主题,这三个角色都代表着男人在相近的年龄段、遭遇不同的轨迹下的人生境遇。

...

在世俗的眼光中,《比海更深》中的筱田良多算是个落魄的人生输家。一个十五年前获新人奖后就再无产出的过气作家,靠着做私家侦探的微薄收入勉强过活,这份一开始借口是体验生活的工作一不小心成了正职。

他沉迷赌博,刚赚的钱转眼间就贡献给了博彩市场;他行为不端,会违反职业道德两头收取委托人和被监视人的钱。他会在母亲家里翻箱倒柜地搜罗可能被藏起的现金,会变卖父亲的遗物来换取金钱,还会利用工作之便监视离婚的前妻与人交往。

...

这样一个从描述上便很难让人爱的起来的男人,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却丝毫没有被批判的味道。

面对这样一个努力去扮演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的中年男人,一个怀揣着写作梦想却郁郁不得志的大男孩,导演表现出的更多是同情和关爱。

所以他在电影剧本的扉页上写下了:我们都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成年人。

...

《比海更深》中的筱田良多和父亲争吵,执拗地走上了写小说这条人生道路。虽然出了一部作品后便再无建树,虽然后来的人生过得一塌糊涂,但这又如何?梦想成真本就如彩票中奖一样需要极好的运气,那些所谓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鸡汤,从来都是幸运儿们自夸的篇章。

而弥足珍贵的是,尽管如此,在拖着一身疲惫回到那间杂乱无章的出租屋时,良多仍会打开台灯写上几段。即便窗外人们吃喝嬉笑声不绝于耳,即便穷得只能把冲泡过的咖啡粉反复过滤。

正如风雨夜面对儿子问他以前想干什么后来成功了吗的灵魂拷问,孑然一身的良多仍能够坦然回答自己虽未成功但依然抱此信念继续前行一样,这原本就是无关结局的问题。纵然年过半百,但有何偿不会是个晚成的大器呢?

...

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与其说是一个让曾经的一家人再次团聚的契机,不如说是一场将生活洗礼的告别仪式。

风雨过后,逝去的人永远逝去,离开的人无法挽回,执着梦想的人也势必会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