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说遇上一本书是要靠缘分,遇上任一东西都是要靠缘分。不管是人还是物。沈腾+马丽的组合,每一次都能给人带来惊喜,他们的作品在陪伴观众的成长。


年轻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看了《夏洛特烦恼》,夏洛参加了女神的婚礼,怀缅过去,畅想将来,他真想穿越回到以前,但是默然回首,原来一切已经是最好的安排。有深爱的妻子,安生立命的工作,简单而快乐。




中年的时候,《飞驰人生2》又给人一种人生无法回头的苍凉感,beyond的那一首歌“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年轻时年少轻狂都已成往事,尽管对过往还存留遗憾,但生活仍然要继续。




《抓娃娃》是一部值得父母深思的作品,在国家开放二胎之后,电影,电视剧,书籍媒体涌现出大量关于培养孩子的作品。社媒上把如何养育孩子,到了手把手教学。从体育,艺术,出国深造等都有为孩子铺的路,扫除育娃路上的盲点。但是父母如果要培养一个品学兼优,身体健硕,琴棋书画,思想先进的儿童,还是难上加难。


培养孩子成才,是父母的任务,甚至一个家庭的任务。在网上大多数的人都在吐槽说,马成钢教育孩子的这一套是“苦难教育”,没苦硬吃。这个不是“苦难教育”,是把精力用到实处。他在教育孩子上没有苦难,甚至没有亏待过孩子。把培养儿子的教育理性分析,就像创业一样事事劳心,真的如马成钢口中说的一样,马继业是“幸运儿”。


幸运儿


英语方面,请外教真实还原语言环境,从情境中学习英语。数理化方面,用真实的问题去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发他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语文文学方面,更是就在家的楼下设立一个“三味书屋”,甚至还安排了一个长得和鲁迅很像的挚友,在孩子5岁到18岁的教育上一直保驾护航。



这个教育并不苦难,甚至是最高级别的私人定制。试问有多少家庭有这样保全的教育模式?如果没一定要说苦的话,那就是物质基础上回复简朴,正常。



电影里面有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问小男主,“上车送你回家,你们有坐过豪车吧。”小男孩一边说,一边嘴里孩叼着雪糕,等小男主正准备上车的时候小男孩的父亲就开车扬长而去了。我们错误的认为,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我们给他就是爱他,如果没有满足他提出的条件就是不爱他,这不是爱,是捧杀。


这一代的父母是被物质主义绑架的一代,吃饱穿暖不够,还要盛势凌人!要威,要面子,要张扬自我。物品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装物品的书包,还要有体现身价的内涵。有的时候物品没有提升身价的内涵那它本质的作用也已经失去意义。




爱仅仅是物质丰富吗?


姥姥姥爷表达爱意的方法是让孙子豪吃豪喝,逢年过节送钱送礼物,不能说这种不是爱,而是这种爱是显现于皮相外的,是一种不需要负责的,好心做坏事的爱。


前几年有一个非常火的短视频《我的二舅》讲的就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的老年人走不出村子,他自己已经是一个老人了,还要照顾一个比他更老的老人。村子里面已经没有了年轻人,甚至连小朋友都没有多少了,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对待村里的空巢老人的方法或者唯一的方法就是寄钱。对待孩子和对待老人的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钱,有钱就足够了吗?


弱化物质欲望这个“勾子”


马成钢的“苦难”就是弱化“物质”这个“勾子”。观众一直的认为马成钢一直让马继业“吃苦”。其实是和马继业让马成钢为了养育他甘心“吃苦”。




春兰为了演好“妈妈”这个角色,自愿的把自己的华衣美服长卷箱底,把贵太太最爱的整指甲,做上了又拔掉,她是自愿成为马继业理想中朴素有思想的妈妈的。


马成钢明明是一个土豪,却要扮演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年人,穿廉价的衣服,脱底的人皮鞋。


掩饰真正土豪的身份是为了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让孩子能养成不靠人的性格。只有凭自己的能力得到的事情才是自己的,别人给你的,终有一天会回收回去的。


养育孩子是一个双向的关系。是互相成就的过程,父母成就孩子,孩子也在成就父母。是马成钢操控了马继业的人生,马继业也在操控父母的人生。


现代教育重知识轻常识


马成钢的教育并不是苦难教育,而是常识教育。现在大多数教育都是高深尖教育,就像一个穷鬼突然眼前出现了以前吃不起的大餐,要拼命的往自己的嘴巴里面塞,要把以前没有吃过的缺失一并补偿回来,却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消化能力。


你问一下现在的孩子什么是黑洞,什么是悬浮列车,什么是智能数字化,什么是Java,C+语言,他们都能回答上来。可是关于常识的问题,如过马路什么时候才能过,遇到坏人自己应该怎么处理,放学独自在家,妈妈不在家怎么办,等等。这种常识的问题就够使孩子焦头烂额的。


短视频里面有一个搞笑的段子,一个30+的巨婴,看到年纪稍大的陌生男子仍然叫叔叔,并回答门外的年轻叔叔,妈妈不在家,要等妈妈回家才能回答他的问题。现在的教育教的是“高深教育低能儿”。


高分低能儿


“所有挫折都是你将来重整旗鼓的资本。”我们是不是对孩子过度保护了?已经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捧在手心怕捂热了,含到嘴里怕化了。甚至孩子到成年都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在短视频常常能看到孩子被同学打了,爸爸气不过打回那个同学。在课堂上被老师教育了几句,父母投诉到教育局,老师布置的手抄报作业,父母连夜赶工。我们以为这样我们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其实这样是最失败的父母。


世界上只有唯一一种爱,相爱是为了分离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终究要成为独立的个体,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雨,作为父母能给孩子的是坚定的信念,不怕受伤害坚韧的意志,能自己养活自己的独立能力,而不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充气娃娃”一扎就萎靡了,就破了。


外婆工作的船厂,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那年这件事轰动了整个船厂,高考结束好,一个女孩在自己的家里纵身而下,青春永远的停格在了18岁的盛夏。他父母也是船厂职工,闻讯赶到家里的时候,女孩已经去世了。女孩轻生的原因是高考估分未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成绩。承受不了高考考低分的现实,万念俱灰就在那一刻她选择了却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正在花季的少女,一个成年人,没有坚韧的扛挫能力,一点挫折就使她一蹶不起,甚至自我毁灭。那这究竟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常识的缺失?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还没教过他遇到了挫折该怎么办?而是无怨无悔的让她成为一颗“掌上明珠”。


挫折就是你重整旗鼓的资本。如果那女孩早知道,那就能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可惜没有后悔要吃,时间还是要继续向前。


后记

看过这么多育儿的书籍,没有一本育儿书籍是能教你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马继业是幸运儿,不管是用苦难来培养一个孩子,还是用快乐来培养一个孩子。都是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试错成本,等。只通过变化其中一个变量就妄想能收获一个完美的孩子,绝对是痴心妄想。成功有太多偶然,失败有太多的必然。


文:一不小心

图:网图(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编辑:一不小心

这篇最早发布在公众号:一不小心,观看更多的影评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