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城市文化肌理里,长江是一条贯穿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时间纽带,它以一种近乎永恒的姿态在为这座城市的不同世代提供生活、审美与精神的活力。当代中国有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最迅速的都市改造,旧城拆迁在每个城市交替上演。古老的街头文化随着老社区的瓦解迅速后退,而新的都市文化并不会因为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一蹴而就。写字楼的办公桌前的年轻人们在白日疲于奔命,每当夜幕降临,一些年轻人离开了钢筋混凝土的禁锢,在城市的暗角里发出新的声音,新的街头文化如今正在城市里野蛮生长,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集的主人公涂鸦者黄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武汉新街头文化的一个代表人物。不过对于像黄睿这样的的武汉年轻人来说,长江亦是武汉绕不过去的符号,这是他们与过去连接又通达未来的梦幻时空隧道,在他们出格的世界观中里不断掀起涟漪。
今年4月份联系到黄睿时,他直截了当地说希望在长江轮渡上涂鸦,问我们能否帮他搞定。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能否实现,但是我很喜欢这样直接大胆的想法,这会让拍摄变成一场冒险,进而激发出我的创造力。基本第一次电话我们就已经形成了对于这集创作的共识。而剩下的就是我们在为自己的狂想买单。在武汉轮渡公司的百年历史上,还没有一艘船经历过艺术化的涂装,对于轮渡公司来说开先河需要很大的魄力。经过半年时间的沟通协调,我们在武汉要正式开机前的一周内才得到了轮渡公司的确认,给我们江城5号来完成创作。为了保证码头日间的正常运营,轮渡公司只给了我们在十一国庆前的四个夜晚。我们的手中近乎没有选择,黄睿需要和他的伙伴们在夜间进行通宵创作,如此大的画布,以及艺术家的野心都让他们不得不分秒必争。我的团队不仅要在极限的睡眠下完成白加黑的拍摄,而且还作为了施工方接管夜间的码头,为艺术家们每夜搭建临时脚手架,并在太阳升起前拆除,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在极限的工作状态下,内部难免擦枪走火,剧组也是疲于应对内忧外患,当时就觉得能够拍完就是胜利。
就在这样紧张的状态里,刘敏涛和马伯骞来到了黄睿和我们一同建构的涂鸦世界里。当初找到马伯骞时,我就觉得他是这个故事的the chosen one,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他来自一个建筑师家庭,我会天然地好奇他对于中国大规模城市变迁的感受力。而他自己也是街头文化的一个独特的声音,我也期待他和武汉生猛的市井气息可以碰撞出什么。当然,抛开种种的外部因素,最有趣的还是他如何面对自己所背负的东西?走出街头文化后,他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开拍前两个月时我与他在上海的第一次见面。当时他在片场的化妆间里候场,一个节目的编剧团队围着他商量上场前他需要准备的话题点,什么鼓励他说,什么不鼓励他说。站在一旁看着他面对表达要求时躁动却又无的放矢的状态,我能感受到在他的内心里有种困兽犹斗的张力,这种状态对我来说有着强烈的共鸣,我们都想顶开天花板,但同时不得不为我们所选择的社会角色而服务。我想在武汉听到他平静下来的声音,从他内心而来的声音,我也期待他的声音可以给我带来启发。而对于刘敏涛,我期待她带来的外部视角。亚文化容易成为年轻人的自嗨,我也想寻着刘敏涛的眼光再度打量这些特别的年轻人。我希望青年人的街头文化能够和真实的街头生活发生联系。
正式拍摄开始后,问题接踵而至。白天的拍摄我们借鉴了瓦尔达和JR《脸庞村庄》,希望黄睿能够带领马伯骞和刘敏涛更多的走街串巷,将武汉的市井生活凝练在他们的艺术里。但事实上黄睿完全投身在轮渡的涂鸦创作上,每日的通宵近乎把他榨干,留给白日的时间与状态都非常有限。而马伯骞也在这次创作中一直在找寻他自己的位置,他自己是个艺术家,有着独立的创作欲。作为一个涂鸦的初学者,他能帮到黄睿的很少,他注定要在这个小世界里像黄睿一样找到他的语言。在马伯骞找寻的过程中,我很焦虑,因为不知道他最终会找到什么,能否成为他外化内心世界的途径,如果他没有找到,黄睿完全沉浸在他的江上世界,马伯骞最终会不会一直停留在岸上隔岸观火?值得庆幸的是,马伯骞在开机第三天找到了他的声音,他准备以自己的视角拍一部关于江上涂鸦的短片。没有什么比自由自在的表达更稀缺的事情了。这本是我们应有的呼吸方式,却成为了我们生活之中的稀缺。当马伯骞找到了自己的语言,也给了这个片子影像上的顽皮与灵气。
除此之外,马伯骞在武钢的工厂里谈及自己被淘汰让我感到意外,但是与此同时我为他的坦然感到高兴。生命的意义是自己去寻求的,如果是因为对事业的怀疑与挫败让我们能够再度思考我们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活,我觉得被淘汰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新的开始,一个谦卑的开始,一个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开始。如果这是淘汰带给我们的清醒,那我们就应该感谢淘汰让我们得以放下世俗的束缚。
在影片的后半段,有一位年近七十的老街头画家易老师成为了故事的灵魂人物。他生活了半辈子的汉阳西大街终究还是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已经拆的面目全非。但是他过去围绕着西大街市井生活创作的300米壁画仍旧留在西大街的残留的墙壁上。易老师用一己之力带来了上个时代的街头气息,也因此得到刘敏涛跨时代的“倾慕”。他经历了中国跌宕的现代化进程,有着艰难的一生。在人生的风风雨雨里,艺术成了他精神的避风港。老夫聊发少年狂,易老师决定和年轻人们一起通宵,在夜风吹佛的码头上再次画起已逝的江岸生活,手持画笔默不作声的他俨然成为了码头上的精神领袖。看着易老师和黄睿一同站在时间的河流里创作,最后一同疲倦地望着轮渡在日出之时驶出码头,我有种难言的感动。他们手中的笔和喷漆守护了他们心灵里的天真与执拗,去抵御社会染缸的磨洗。能不失自我,夫复何求。
可能会有人问江城5号画完后的故事。它在2021年9月30日下水,在武汉汉口武昌两岸按照日常的排班行驶了两周多的时间,然后便被撤下。江城5号身上涂鸦和城市里的其他涂鸦作品有着相似的命运,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们都是瞬间的艺术,轻如鸿毛。但是涂鸦过程里我们每个人为之蓬勃的心跳和所投入的童真般的激情却难以忘怀,成为了我生命之中难以抹除的颜色。
(导演:徐玮超,副导演:蔡宝丰,梁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