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之前给我推荐的,周二的晚上,有些疲倦,不想工作,是个品味老电影的时候。

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电影的制作者到底想给大家传递什么信息,或者什么精神呢。看到影片开始小女孩受到继母虐待,男主的小外甥因为家里穷苦而要去百货上学,我想难道是为了讲述读书的重要性? 看到男主的大儿子进入银行,同事鼓励他去追银行行长的女儿,我想难道是为了批判物欲横流的一些社会风气? 好吧,我发现我都想错了...电影里敏华把答案说出来了,这个社会好像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其实中年才是人生最成熟的一个阶段,要是不好好利用就太可惜了...我猜这部电影应该是想鼓励那个时代的中年人要自信,要努力的面对生活的的精神。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对话来展现这个主题

当绍常在墓地旁对敏华说出自己不能再回到学校教书的理由时:

【敏华笑着说:哈哈,你简直是个孩子; 绍常惊讶的说:啊,你说我是个孩子?】

【敏华继续笑着说:...。当然了你为了这个理由不到学校来,还不够孩子气嘛; 绍常也乐了说:呵呵呵呵呵呵呵,谁都叫我老太爷,今天竟然有人叫我孩子了】

大儿子建中说给绍常选好啦墓地的时候:

【绍常苦笑说:我不是怕死,我只是怕等死】

绍常听到敏华不是因为可怜他而想要嫁给他时惊讶的说:

【你不是可怜我?难道我这个人还有什么可爱的地方?】.....

诸如此类的对话很多,也十分有趣,我感觉演员们说台词的风格更有一种在演舞台剧样子,还蛮特别的。

同样特别的还有电影每一个时间段的转场,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讲述的其实就是男主绍常从青年到中年的几个阶段,一开始时间跨度的转场我都感觉有些不习惯,比如第一次还是初中的大儿子建中说他以后要好好学习,在公司怎么样赚钱怎么样怎么样..然后镜头往下走 到建中的鞋子..然后从鞋子往上走到推远时,建中已经是银行职员,领了第一份薪水..我一度以为那个只是小时候建中的幻想....后面几个类似转场,也就慢慢习惯了

———————————————————————————————————————————

看的时候,我在想建中是个孝顺孩子吗?他从工作谈对象开始,似乎就总是碍于面子,嫌弃父亲在街边丢他的人,嫌弃父亲找岳父拉赞助,嫌弃父亲挤公交车让他脸上难看,嫌弃中年的父亲去工作怕人说闲话,嫌弃.... 总是各种嫌弃。但是我想他也不能说是不孝顺,他的妻子也不能算一个坏儿媳,只是各自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罢了,我想他心里还是希望老父亲好,所以让父亲第一次睡地板,心里有些难过;换了新房子,给父亲也安排了一张大床;父亲无聊想工作时,建议他游山玩水。只是思想封建陈旧了一些,内心腐朽了一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一个虚伪的人。所以,影片也借敏华之口对他们这些人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

影片还有很多值得人思考的地方,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电影真的很敢拍,三观真的超正!女主敏华简直就是新时代年轻人的代表!句句话都是经典的不行!虽然是老电影,但是许多现代社会的问题,在那个时候电影里就有体现。让我比较触动的一点,怎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影片里建中即使按现代人的标准来看也是相当成功了,有让人羡慕的工作、住这豪宅,开着豪车,认识各种名流..我觉得挺好的。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男女主的生活。当然没有柴米油盐的生活谈不上幸福,只是虽然日子相比之下平凡一些,但是能够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小花朵,正如男主常挂在嘴边的,我的第一届学生只有12个,现在已经有600多个了哩,这是一件多么让他骄傲和幸福的事情,他才会一直记着.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也许因为男女主的教育,有那么几个孩子说不定就真的改变了命运..能够天天快快乐乐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够帮助他人就已经很幸福了,更何况男女主还找到了彼此:)))

最后一幕镜头从教室向外面缓缓拉远的镜头我很喜欢,同样的故事,同样的课堂仿佛就像一个轮回。以男主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敏华,我忽然感觉我年轻起来了,我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在我面前不管是一片云一条河一棵树一把土,我觉得他们每一样就是活的】(好懂这个感受啊,去年没认识那些奇奇怪怪人之前,我每天的感觉就是 哇 蓝天真美好 太阳真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