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句话,当时觉得它很美,也隐约觉得它很有深意,真意,只是模糊,朦胧,不清楚不清晰,此中有真意,欲辩,无言,但还是把它记住了:烟花最盛时,我愿意最寂寞;烟花褪去时,我却不会落寞。期待中,我与流年为伴。

      现在是,有真意,想辩,想了很久,真的有很多东西,很多真的东西,很大,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活;很长,可以是每个人的一生;很深很久,可以是整个生命与生活的从有到无。

      期待中,我与流年为伴,说得很潇洒,干脆,但也有一些无奈,孤单,还有就是作者一种隐秘的,害羞的心态,她的嘴角肯定挂有一丝的微笑,她说出了一些平常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的心底的话,她有一些害怕,羞涩。她是一位虔诚的人,她懂得敬畏的价值,她知道该如何对待生活,她也知道一些永恒东西的价值。所以,她选择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生活的内心的向往与期待,而价值,或者说生活的趣味,就孕育在其中,她所选择的生活中。


...



      就像电影《雨果》中说的,每一本书,都有它的主人。同样,每一个人,也有他的生活,他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的自己。

   

...


      大哲学家王尔德说,我要的是生活,大多数人只是生存,如此而已。生活,并不仅仅是活着,生活,不应该是很多的无奈,非得如此,生活,是可以选择的。选择有value的生活。

      什么是value?价值?意义?也许是,或许不是,又或者,又得问自己,还得问自己。又,还,说明你懂了。

        一个人解释的挺好,很恰当。她说,生活很有意思,它总是在不断地给我解释书本上的道理的value。她是一部电影中的一位角色,配角。

      刚看到时,我挺吃惊的,书本不就是告诉我们知识与道理的吗?什么是书本上的道理的value?

        再一想,笑了,是的,是她说的那个样子。曾经的我,是个迷路的孩子,现在,迷途,已返,懂得,心懂,身得。迷途知返,不晚。

      大胆一次,实践,并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说唯一(小马太较真,不幽默,不好玩),对于人类(上帝),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个人,生活是检验真理(value)的唯一标准。求真,务实,这个词本来很好。用在小地方,很好,若用在大地方,不好,很不好。而且,只有先求真,求得到的确是真时,你务的才是“实”,否则,都是“虚”,真正的“虚”。无知者无罪,无知者浪费了自己。


...



    说回电影。《查林十字街84号》,一部关于读书,卖书,购书,寻书的电影,一部关于一位身在美国,对书有特殊品味的买书者和五位在伦敦一家书店工作人员之间的故事。故事,只是一个线索,一条暗线,上面连串的东西有:纯洁善良的人们之间的真情实意,简单平静的生活,对书的品味与评价以及时常会潜现的与生活有关的音乐。

      完之后,觉得生活只是一个壳子,是要装东西的。装什么东西?装多少东西?电影说了,电影也没说。想到了尼采,他也是这个样子。尼采,一个方面,是一位有颗善良的不幸的人;电影,也可以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样,它才可以配得上“还不错”的评价,当然,离“好”字的形容,还缺东西,还有距离。

      整部电影,故事很简单,生活很平静。一群大人之间的故事,可节奏,感觉,发生的事情,却是孩童式的,很平常,不常见,很奇怪,是奇妙,很可怕,很想保留这种感觉,过上这种生活。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看着这部电影,你会恍惚,你会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人生。这样的电影,配得上“好”的称赞,实至名归,它提供了一种可能,让人拥有一个梦,敢去模仿,进入一种“现实”,甚至登上一种更高的“现实”,人类向前走的阶梯。这样,梯子才会不断地向上增,越来越高,越来越接近,她。

    歌德也说过,诗也是一种现实,不过是一种更高的现实。诗,可以把它的意思延伸,扩大。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通感,才能感通。感觉通了,很多就都会通,达,有,无。曹雪芹先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问,不只是知识(西方曾经的迷途),这里的文章,是人的文章,最高文章(东方曾经的发现)。

      《查林十字街84号》,那里曾经生活过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平静,认真,负责,天真,善良;那里曾经发生过一段感人美丽的故事,简单,单纯,真挚,真情。他们懂得生活,很少抱怨生活,他们有呆滞的表情,有痛苦的表情,有感激的表情,有得意的表情,但都很平静,很轻,悄悄的,也是“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电影的结尾,买书人,已是一位银发苍苍的美国老太太,她终于到了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走进了书店。房子是,空空的,人已无,静静的,没有声音,没有言语,看着,想象着,回忆着,心伤着,眼泪,流着,也,笑着。生活,就是这个样子。还好,她的生活,还留下了一点东西,值得自己去笑着回味。

      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每次,每处,每时都是这个样子吗?未必都是这个苦果。物是,人未“非”,事事还在继续。这次,某些地方,现在,有人在延续。

      就像她很喜欢的一本书中说的那样:“整个人类就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章节。一个人的死去,并不是那个章节就被撕去了,只是他们又变成了另一种语言,上帝······”。

    有开始,有结束,也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有始有终,也无始无终,无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