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近四个小时,漫长但不冗杂,镜头在娓娓道来地讲述故事。全片核心讲述的是少年寻找理想自我史,不仅是主人公张震,更有仗义而爱唱歌的小猫,前后变化大的滑头,杀人后读懂《战争与和平》的哈尼,流离各处的小明等,不过恰好张震最终杀死了心中的理想罢了。
张震的理想自我是什么呢?私以为有两个具象化的人,一个是为人的理想,哈尼;一个是爱情上的理想,小明。
开篇第一幕交代了,少年的迷茫和软弱常常以组团的形式克服。懵懂少年人除了上学以外,其实不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哪怕是玩,也是个模糊的概念,最终行为上的体现,是与同龄人之间的从众。社团,对血气方刚的少年们来说,是事业、江湖、热血、义气的代名词,这种群策而动的组织,是从众的羔羊最好的吸石。张震是好学生,他本人没加入社团,抱着从众和玩票的心理,张震就跟小猫飞机他们卷入了社团的风暴。全片前三小时围绕社团篇幅里,刻画出张震充满义气,不惧威胁,是非钧真的性格,为此他被滑头威胁,被老师误解也并未妥协。他开始摸索到自己的原则,此时哈尼出现了。
一个站过社团顶峰,杀人逃难的人,形象竟出乎意料的温润,和他一样的明辨是非,甚至谈及《战争与和平》,帮助他人,和读书不够的感叹。社团的热血江湖迷雾在此刻张震心中清晰起来。哈尼的一番话开始让他摆脱从众,开始思考自己要做的,为他后面远离社团,奋力攻书留下伏笔。后来哈尼死了,张震全片唯一一次主动参加社团活动,在一堆血泊中质问山东:“哈尼是不是你杀的”。此番前去,想他或许求一个答案,自己的“理想自我”是否会被这个世界刻意的杀死。
若社团生活是被动的从众,那对爱情理想的小明则是主动出击。
小明亮相的镜头很有考究,低眉伸腿坐在医务室里,午后的阳光打下来,肤色白皙,穿过门框看过去宛如堂前的白月光。这应该就是张震的视角,首次邂逅就给他留下个洁白,我见犹怜的形象。
张震为了她主动首次动手打人,音乐班面前的激情表白,最后为了她决裂小马。可见爱意真切,但他爱的其实是自己心中纯净,可怜,没有安全感的小明。真实的小明从来非此。
张震没正面接受过真实的小明,哪怕中途听见许多传闻,也都当成流言蜚语。直到偶遇滑头,得知小明和好兄弟小马有染。心中大惊,连夜找小马,但潜意识为仍其开脱,以为是小马的豪气取悦了她。他当掉手表,学着小马约会小惠,既是报复小马,又是自我证明,自己也能像小马一样,直到小惠说出了真相。
张震从来看不起水性杨花的小惠,小明却更甚小惠。“妈的,你真的假的都分不清,你还拍什么电影,草泥马!”,如梦初醒的张震既在痛骂导演,又在骂自己。最后一幕,心存幻想的张震还提着拯救的名义示爱,不曾想小明回应和小惠如出一辙,冰冷而锋利。自此,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一怒之下,白刀见红。众目睽睽之下,张震亲手杀掉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白月光。
最后,少年心中两个理想自我都死了,他在警察局歇斯底里。他被带走后,女警官擦干地上的血迹,摆好桌椅,一切如旧,好似没事发生过。
少年寻找理想自我史,失败了。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