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我躺在床上,心中仿佛有台风正在肆虐,久久不能平复。不知道什么样的文字可以形容出我的震撼。

这部电影,私以为应该分为三部分。三部分紧密相连,相互照应,让这部电影成为留名影史的作品。

第一部分是背景的交代,也是整部电影基调最轻松诙谐的一部分,甚至一度让我认为这是一部类似《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喜剧。这一部分的后半,主角的父亲告诉他:你从老虎眼中看到的,不过是你自己情感的倒影。你所看到的,仅仅取决于你所相信的。到了这时候,我方才感受到这部电影散发出来的哲学主题。

第二部分当然就是充当“猪肚”的奇幻漂流部分。这部分的漂流经历,驯虎惊魂,和漂流路上的那些仿佛来自另一世界的绝美景色,哪怕是我仅仅从如此渺小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中窥探,都觉得那绝非人间之景色:俯视角的一叶孤舟,不光展现出孤独寂寥,还有一种《小石潭记》的既视感——“皆若空游无所依”;万只飞鱼越过,仿佛万支箭矢破空而过,所过之处萧声阵阵,鱼鳞落在身上好似银甲披身,寒光凛凛;海上风暴携灭世之势,将船只弄于股掌之间,船如飘零落叶,在海面阵阵翻飞。更不要说当时在影院享受的那些观众,我甚至都有些嫉妒了。

第三部分乃是整部电影最振聋发聩的一部分。主角坐在椅子上,平静地讲述完了这一切,一滴泪流出,又开始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只有厨子,水手,母亲和主角活着坐在了救生艇上,水手摔断了腿,因为伤口感染死去了,厨子用水手的肉当做鱼饵,母亲作为信教者无法接受这样的做法,而厨子也处处看不惯母亲,在一次的争执中痛下杀手,主角一怒之下杀死厨子。从此,少年派的孤独漂流开始了。哪一个故事是真的,哪一个故事是假的,我们完全不知道,总之编剧选择让我们看到的,是奇幻漂流。

讲完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主角的嘴角弯起了诡异的弧度,是让人心惊肉跳的微笑。此时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个故事讲完,正是和第一部分主角父亲说的一模一样——你看到的仅仅是你相信的。两个部分遥相呼应了起来,也给整部电影蒙上一层悬疑的色彩。这时,整部电影的中心终于完全浮现出来。

第一个故事里,主角一直在呼喊着上帝,希望神可以给他指引,而神似乎确实这么做了。而第二个故事,却是一个没有神话的残酷故事了,没有孟加拉虎,没有红毛猩猩,只有残忍的杀害和同类相食。也许对于现实的认知不在建立信仰的那一刻,而是在信仰崩塌的那一瞬间。年少的主角在看过老虎捕猎后信仰出现裂痕,发现世界如此乏味和无聊,漂流中的少年亲眼见证母亲被杀害,厨子把水手的尸体当鱼饵,是否信仰会完全崩塌呢。

以另一个视角来看,其实老虎就是主角自己,红毛猩猩是主角的母亲,斑马是水手,鬣狗就是厨子。两个故事是能够一一对应起来的。主角驯服猛虎的过程,似乎就是主角在与信仰崩塌后的自己和解的过程。

这件事在现实中似乎是有原型的——1884年,“木犀草”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 被困20天后,船员A、B表示,以17岁男仆理查德·帕克的的死换取其他人的生存才是明智的选择,而船员C反对。 最终A杀死了理查德·帕克,事后三人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 后来法庭依法判处A和B死刑,但英国女王将刑期减至6个月监禁,因为她认为A和B是吃了理查德·帕克的尸体才活下来,如果把他们判处死刑,那么理查德·帕克就白死了。 英国女王最终确立了一个普通法的先例——危急状态无法构成对谋杀指控的合理抗辩。 老虎的名字正是理查德·帕克。电影中,理查德帕克吃掉了剩余的动物,而第二个故事里,船上发生的事情蚕食了主角的心。

电影的第一部分好似一杯水,第二部分是把水烧开的过程,若电影停在这里,我们都能喝到滚烫的水来解渴,而电影的第三部分,就是在这杯滚水中加入了一份浓缩咖啡液,让这一杯水变得香醇,而咖啡液和水交融的过程,也令人如此着迷。

若说对于这部电影有什么遗憾,便是无法在影院中感受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