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豆瓣上,偶然看到一篇罗杰伊伯特对《色戒》的影评,我觉得他完全没看懂,这可能是文化层面的隔阂,就像我们去理解别国文化层面的一些艺术逻辑,那种隔阂是很难跨越的。
与之相反,我认为李安在色戒里头的表达是饱满的,它的深度和力度都体现在非常准确的见解了一种张爱玲笔下的男女关系,并且变成了李安式的一种追索,其实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李安与张爱玲透过电影与文学之间完成的一场较量,当然它首先是一场对话,他最准确的表达在于,深刻的理解到了女性欲壑难填的内在所得到的一种满足后依旧在情欲与完成政治任务之间的挣扎的荒谬性,我们借此内窥一种女性的世界,一种精神的善在肉欲本能最极端的恶之间的挣扎并最终屈服的一种女性个体的选择!
而易先生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比王佳芝更为复杂,他既是张爱玲笔下自私的汉奸,也被梁朝伟赋予他男性的柔情,在这二者之间,才是李安,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李安对易先生的表达更甚于对王佳芝的表达,梁朝伟的表演升华了易先生这个角色在张爱玲、李安、梁朝伟三者之间的角力。
如果王佳芝是张爱玲的化身,那么易先生至少有一部分就是李安的化身,尽管他们都不完全的成为张爱玲与李安的载体,但李安借由二者完成了与张爱玲的对话,我喜欢这场或许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的对话,李安也第一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的深度创作,理性屈服于本能!

我觉得这是李安21世纪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可能电影唯一的不足在于影像层面,如果能够在过渡部分像保罗范霍文一样更精简的运用影像,我觉得电影还能再提高一个小层次,由此可见,这部电影也有李安在摸索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一次让我觉得李安可以打破中国文化层面对导演创作的道德约束,还原一种文学并以电影再创作文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