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扫黑除恶”行动为题材的影视化作品,《扫黑·决战》给我们讲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反黑故事。(为什么只是“完整”,而不是“精彩”?)

截止到目前,票房累计超过4亿,是五一档几部电影中豆瓣评分唯二超过6分的。(另一部是《悬崖之上》,7.6分)。

...

相比于同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扫黑决战》6.3的评分只能勉强是在及格线上。

网友意见分歧颇大

有喷电影的

...

有喷导演的

...

这部电影究竟如何?咱们先来看看故事。

故事背景是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之际。

中央督导组收到一封举报信——江州市魏河县赵家村发生征地纠纷,甚至出现致死事件。

面对这起涉黑案件,省扫黑办从不同市县抽调力量组成专案调查组,由刑侦总队扫黑支队支队长宋一锐担任调查组组长。

...

宋一锐从举报人罗自立入手,通过审问得知——赵家村的村支书赵天禄、治保主任赵勇就是村里的恶霸。之前罗自立还向县里、市里、省里写过多封举报信,但都被烧了,而中央督导组收到的信也是出自他之手。

...

根据调查,引发征地纠纷的根本原因是拆迁款赔偿不公。村中有赵和罗两种姓氏,姓赵的每亩每年一千二百元,姓罗的只有一半。这种欺负老实人的行为,罗姓人当然不愿意。后来冲突升级,罗自立的父亲被烧死。

...

知道赵家父子有问题后,宋一锐立刻传唤了两人。

对于纠纷中的致死事件,赵勇解释为

“罗大爷是自己掉进火里的,汽油是他带过去的,火也是他点的,在场的人都能证明。”

...

而赔偿款不一致的问题,赵天禄说是从大局着想。

“赵家村祖祖辈辈都在这,姓罗的只搬过来两代,一碗水端不平。他们满意了,这边闹事怎么办?”

...

至于克扣的拆迁款,赵天禄解释为用来修路、建公园、搞农村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了。当然,这么明显的谎言,骗不了宋一锐——假账新做的,还有墨水味。

比较气人的是,宋一锐明知赵家父子很明显有问题,却苦于没有直接证据,只能把他们放了。

...

之后,调查组找到多位县政府官员,调查是否有滥用职权行为。走访滨河集团董事长林巧儿,调查是否在招标时有猫腻。

可是忙活一大圈,并没有发现什么疑点。

当查到滨河集团二级承包商刘立军时,调查似乎出现了转机。

刘立军是开发区主要施工方,滨河集团一直拖欠他的工程款。而刘立军又与引发致死事件的拆迁公司法人宏远集团有着财物往来,事情似乎开始复杂起来。

更麻烦的是,作为关键人物的刘立军,此时已经被宏远集团老板孙志彪绑架到了屠宰场——暴力催债。调查组根本见不到刘立军本人。

据群众举报,赵家村原本不在开发规划里,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将开发规划从地理位置更好的吕家村改为了赵家村。对于这件事,身为村支书的赵天禄必然了解内情。

“这建筑方面的事,我哪懂啊。”面对老油条赵天禄的甩锅行为,调查组调整方向主攻赵勇。年轻的赵勇,有着一身痞气,但毕竟年轻,所以在直接证据加心理攻势的连翻轰炸下,交代了贪污拆迁款,贿赂政府官员的事情。

赵天禄得知儿子已经招供,在隐瞒下去似乎失去了意义,于是说出了修改开发规划的事。原来是赵天禄给了规划局的齐飞宇五百万,这才把开发的二期项目放到了赵家村。

齐飞宇,成了此时的关键人物。调查组兵分两队,一队去家里,一队去办公室,可都没有找到人。直到第二天早上,齐飞宇从调查组的办公楼跳下,自杀身亡。随后,调查组在齐飞宇办公室找到了大量钞票,刚好五百万。

调查似乎迎来了一个结果:齐飞宇滥用职权,最后畏罪自杀。

可宋一锐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齐飞宇就是一个背锅的。现在人死案销,事情有了一个交代。再加上齐飞宇死在调查组办公驻地,属于严重失职,逼迫调查组回去接受调查。

宋一锐明白,这是黑恶势力开始反扑了,所以他决定顶住压力继续调查。但是线索在齐飞宇这里断了,调查没了方向可怎么办?

一天夜里,停工的开发区工地被大雨冲刷出一具尸体。经过DNA比对,死者名叫杨蕊,之前在宏远娱乐城上班。但这类案件归公安局管辖,与调查组似乎关系不大。

没了方向的调查组,只好去找最后一个关键人物——刘立军。

笨办法有时候就是最好的办法,调查组在刘立军家的小区蹲守,终于在一天夜里碰到从孙志彪手里逃出来的刘立军。

据刘立军所说:从项目第一期起,滨河就拖欠工程款。后来林巧儿把刘立军介绍给了孙志彪的担保公司。原本想短期应个急,没想到掉到坑里。

随后,宋一锐让公安局长魏大勇派人保护刘立军,自己去宏远娱乐城突击检查。

奇怪的是,当宋一锐赶到娱乐城时,客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这很显然是有人通风报信了。但是突击检查的效果还是有的,在娱乐城后门发现许多衣着暴露没来得及走的姑娘。据其中一位叫杜娟的透漏,杨蕊是被宏远集团董事长孙志彪所杀。

宋一锐想通了究竟是谁在通风报信——行动前只告诉过公安局长魏大勇。自此,两人闹掰。

没有了公安机关的协助,调查一度陷入困境。而在此时,由于开发区项目长期停滞,投资人害怕血本无归,聚众前来质问,甚至引发了暴力冲突。最后在县长曹志远的安抚下,事件才平息。

随后,调查组被以违纪为由召回省里述职。

临走之前,宋一锐跟刘立军再次见了一面,得知了更多信息:

滨河集团以前是一个小公司,靠着跟县里领导关系好,迅速做大,转接政府项目。一百万的项目,报价五百万,五百万报价一千万。虽然是公开招标,它回回都能中标。他们中标以后,低价转包给二级承包商,他们再垫资开工。之前不说的原因就是怕滨河集团出事,欠的钱就要不回来了。

第二天,调查组回到省里。此时省里领导已经调查清楚——有人设局故意刁难调查组。

周全也带来一个重要消息:孙志彪,五岁母亲去世,跟着外婆长大,随母亲姓。当地人传说他父亲是早年江州市市委书记曹顺华。

由此,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魏河县存在政商联手情况,在工程招标问题上存在腐败问题。

1、前市委书记曹顺华与县长曹志远是背后的保护伞。

2、保护伞通过一些手段把规划地区确定为赵家村,克扣拆迁款。

3、孙志彪的拆迁公司暴力拆迁。

4、通过公开招标,政府把项目承包给滨河集团(内定),而滨河集团董事长林巧儿是曹志远的情妇。之后,滨河集团再把工程承包给其他人(刘立军等人)。

5、滨河集团拒不支付垫资款,反而把这些钱以高利贷的形式通过宏远担保公司借给刘立军等人,再捞一笔。

从曹家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是把魏河县当成了提款机,自己一分钱不用出,反而想捞多少就能捞多少。用曹志远本人的话来说——县长,在当地,那权利就像皇帝一样。

曹家父子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土皇帝。

单从故事来说,《扫黑·决战》讲的很完整。

征地纠纷——举报——派遣调查组——坏人发难——调查组重新出发——捣毁犯罪团伙。

故事有头有尾,有矛盾有反转。但为什么豆瓣接近八万人的评价,却只给出了一个及格分呢?

有一位网友说的我觉得很在理——来电影院看了个电视剧。

但是它又跟一般电视剧不同,这是删减了大量细节、情节的电视剧。

比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用单集55分钟,多达52集的长度向我们讲述了由大风厂拆迁引出来的一系列贪腐问题。

随着情节展开,正邪双方矛盾升级,老戏骨的同台飚戏都让观众看的大呼过瘾。甚至刻画出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胜天半子 祁同伟”“胸怀宇宙 孙连城”“学好外语 陈清泉”.......

反观《扫黑·决战》,一共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长,既要交代背景,又要交代人物设定,还要有正义与邪恶的各种交锋。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把故事讲清楚就不错了,很难兼顾其他方面。

就连最基本的人物动机,都很难交代完整:

曹顺华

曹顺华这个前市委书记,也是最大的保护伞,镜头很少。至于怎么成为保护伞的更是没怎么交代。电影中能与曹顺华相关的只有两处:

1、帮助调查组内鬼老郑解决妻子的户口和工作问题。所以老郑暗中提供信息。

2、举报调查组有违纪状况。导致调查组被召回。

由于电影节奏太快,这两处必要的情节设置却让人感觉不出有太大价值。前一秒使绊子,后一秒就被化解了,悬念感和揪心感是一点都没有。

除了剧情之外,人物动机更是不清不楚。作为卸任官员,曹顺华有一定的人脉,但手里没实权了。即使有盟友也必定是互助互利的关系,没有实权的曹顺华还能给别人什么好处?尤其是一些贪赃枉法的事情,如果给不了什么好处,他所谓的“有我在,别怕”,依据又是什么?如果曹顺华的人设站不住,孙志彪嚣张跋扈、目空一切的人设就立不住。

孙志彪

几位反派中,最奇怪的就是黑恶势力孙志彪,从头至尾都是一种迷之自信与迷之嚣张的状态。调查组来时他很嚣张,娱乐城被突击检查他很嚣张,被带至看守所他还是很嚣张。而这种蜜汁自信你会感觉完全没理由。

作为保护伞的哥哥曹志远,面对调查组时自己都是战战兢兢,被保护的孙志彪却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很狂。这种设定就不单单是一个心理变态能解释的了。

如果金世佳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是如此,那么疯癫、狂妄够了,层次却没了。

试想一下,孙志彪五岁时母亲去世,跟着外婆长大,初中毕业就出来混社会了。那么在他成长过程中,应该是掺杂着自卑、怨恨。表面的狂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真实,也就是怯懦、自卑的一面。

面对弱者,他是嚣张的,因为对方不能拿他怎么样。面对强者,他软弱的一面应该要有所体现,因为这个事情他解决不了,他会慌张,会害怕。但从金世佳的演绎来看,直接就是一路狂到底。

如果说金世佳对角色没理解我是不信的,而且这也不是难点。真正的困难是如何把这种细微的情绪合理的表现出来。而在电影剧情和演员的演绎上,孙志彪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基本没有。从这一点来说,老戏骨真的很珍贵。

从《扫黑决战》可以看出,电影跟电视剧有很大不同,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故事讲的精彩完整,既要做好取舍,又要做好重点突出,这是导演和编剧需要思考的问题。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