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剪辑很是硬伤(开始的焚田段落 镜别的切换和快切镜头没有章法和节奏,也就整体打乱了一开始的场面调度,以至于受害者施暴者与执法部门同在一个相对混乱的调度当中),使得场面调度和影片节奏让叙事张力略有下降,同时也就降低了影片的整体质感,整体的画面扁平没有纵深感,人物也落不到镜头的重心处,因此也就构成某种“写实”的影像风格(不是现实主义),使得整个观影体验成为电视剧的浓缩剪辑,而没有警匪黑帮片电影般的影片快感。

对扫黑、贪污、校园暴力等的社会问题的处理本身构成对诸多政治部门的质询,是导致这类社会题材的影片拥有诸多现实素材而无法浮出水面的直接原因。而对于扫黑来说,黑恶势力,即所谓地头蛇的大面积出现,并非是一个仅关乎社会治安,仅加强政治化教育和军事化控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地方经济垄断造成的主要原因。而地方经济的垄断又是在一个今天社会整体资本化的进程当中的冰山一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黑恶势力的极端暴力化的浅层问题,因此治安的管控和对黑恶势力和贪污腐败的政治肃清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黑恶势力背后的经济垄断仍然会以其他的形式构成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暴力,如影片当中被拖欠工资的工人群体,如影片当中耕地被占的农民。其实我更希望的是影片能将视角转向非可见的极端暴力,或者另一种暴力而被剥夺了生存条件的底层,这是更为广大的,而无名的被害者。

转回到影片当中,影片最为华彩的段落当属倒数第二个场景,即小的工程承包商刘立军被逼挟持林总的段落,这大概是影片当中为数不多的充满戏剧冲突,场面调度合格的场景。执法部门、被害者、施暴者的三个方位的矛盾冲突,与刘立军作为被害者与施暴者的双重身份,让我们看到所谓“施暴者”的暴力是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极端形态,而真正的施暴者的不被可见,和真正的更为广大的受害者的无名,因为这两者是被驱逐出了这个戏剧场景之外的角色,从而使得整个段落的戏剧搭建被架空,但也正是这样空洞的架构反身让我们意识到被驱逐和被掩埋的两个更为重要的社会角色,才是这类问题真正的沉默的中心处。(我想这大概也是今天全球恐怖主义的有效的阐述路径之一)

尽管影片有明显的剪辑的硬伤,也缺乏应有的场面调度和叙事张力,但是我喜欢影片当中有的被压迫者的反抗,至少有这么一刻,镜头朝向了他们,至少有这么一刻,他们被我们可见,因为我们也可能是这些更多的无名者,因为我们也可能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