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这部以张桂梅老师为原型的电影,许多观众对这部电影并不满意。
认为电影对张桂梅老师的形象进行了严重的歪曲,甚至还有网友质疑电影的导演和编剧是否真正了解张桂梅老师的故事。面对争议,导演和编剧们也进行了回应,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平息观众们的质疑和不满。甚至六公主亲自出马都没有平息争端。
其实强调主旋律的《我本是高山》不说,多部商业主旋律电影都有类似争议,最为争议的是,很多角色人物,包括这部《我本是高山》,非常不接地气,感觉人物塑造的如同空中楼阁,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甚至有原型人物被扭曲的感觉。
其实,如果我们跳开本土视角,用好莱坞的视角看待这部电影,就会发现,所有情节就说得通了,并且完全符合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套路。
作为当今世界最强的商业电影产地,好莱坞有一套严格的电影规范,甚至可以说是政治正确。不按照这套规范,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我本是高山》,几乎可以看做是这套好莱坞式电影规范的产物。比如,好莱坞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主角必然需要斗天斗地斗队友,所以影片需要主角和所有角色有冲突,否定集体主义精神。
好莱坞强调家庭主义,认为主角的原生驱动力的核心是家庭,否认更加博大的理想信念,所以影片需要主角依靠对丈夫的思念来做事业,不展现张桂梅老师崇高的理想信念。
好莱坞强调宗教虔诚,可以看到很多角色更像是无脑的殉道者而不是有理想信念的理想者。为人诟病的酗酒母亲形象,换成纽约破烂公寓里的母亲,《风雨哈佛路》,是不是就合理多了?因为这就是好莱坞式的救赎角色移植过来的。
甚至于因为国情不同,张桂梅老师倡导的职业,医生、教师、警察、部队,被《我本是高山》改成了医生、律师、护士。
人是很难超脱自己的认知的。好莱坞导演让·雅克·阿诺名作《兵临城下》,设置了恐怖的督战队,因为作为法军出身的让·雅克·阿诺只知道发挥战斗力最强的手段是督战队,因此,理所当然的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没有更加恐怖的督战队,是打不赢的,他对“为了祖国”的红军战士,没有任何概念,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被红军老战士扔了砖头。
我们的电影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编剧,常年端坐于窗几明净的办公室,吹着空调喝着咖啡,偶尔几天几月的采风,也只是旅游一样的猎奇。她们用自己浅薄的认知,臆想“弱者”的境地,用自以为是的傲慢,解读自己不理解的英雄。
他们把人性拘泥于小情小爱,不懂理想信念的伟大,不懂真正的大忠大奸、大善大恶,需要工农的苦难,却缺少对真情实感的表达,忽视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流浪地球》作为非主旋律但弘扬了主旋律的影片之所以大获成功,根本在于立足本土,内核是民族的,是群众的。“中国航天飞行中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这不就是几千年的民族传承?
我们需要的电影应该是立足本土,立足民族,而不是崇洋媚外,用外国人的视角解读本国的英雄,只会让人感到不伦不类。
上一个把知乎、微博、抖音、小红书、豆瓣、b站、头条、虎扑等论坛统一战线,一致批评的家伙叫以色列。
现在是它!
如果有教育相关部门人士组织观影,说明教师自己都不尊敬自己的职业!
...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在古代的人们心目中,是一件精神意义巨大的集体性行为。古蜀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家,这不仅仅表现在历史上,更多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那些神秘又可爱的文物。古蜀国的祭祀活动,和中原国家的相较的话,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无论是通天彻地的敬天思想, ...
康熙不只是打怪升级
没看之前,很多人就说过了,《雍正王朝》要比《康熙王朝》好看。我身边的很多人更多的喜欢看康熙,康熙王朝本质上,和今天的爽剧是一致的。顺治宾天,智擒鳌拜,平定三藩,败葛二蛋。《雍正王朝》就是一部披着古装剧的历史剧,和大明王朝1566一样 ...
民 工
鞠家三男,爷爷是认命的,老老实实就干农活,对于生活琐事和农村风俗根本不在意的。广大,中青年啥本事都没有,就靠一股犟脾气干着最低级的民工活,也是最古板的内向男性,对于家庭只有钱钱钱,没有任何情感上的投入,导致儿子不听话,媳妇过于空虚被 ...
所以女主到底是同一个人还是换人了?
看了好多网上的分析贴,有说女主是精神分裂的,有说是换人了的,个人比较站队是换人了!如果仔细看剧情的话,其实有很多伏笔,都能证明是两个不同的人。失忆会的女主的头发是右偏分,且本身性格也直率,活泼,爱打游戏喝冰啤酒都能看出,一点也不做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