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与阮玲玉似乎是很有缘分的两个人:名字里都有“玉”、两人都与沪港两城结缘颇深,而两个人的演艺事业的轨迹也暗相重合。在镜头前,导演关锦鹏对张曼玉说:“阮玲玉的演艺生涯的前期,她一直扮演着花瓶的角色,在神鬼片、民俗片、风尘片等等中出演,”张曼玉笑弯了眼:“这和我好像呀!”

诚然如此,作为花瓶的阮玲玉在加入联华电影公司之后迎来了自己生涯真正的全盛期,她出演《神女》中不卑不吭、热爱自己的孩子的妓女的形象,在《三个摩登女性》中展现了投身抗日的接线员这样一个全新的女性,在《小玩意》中呈现出堪称圣洁的母性与悲悯,她如同一瞬间开了光一般,将自己的表演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和先进思想,不再甘于成为恋爱电影里男性的附庸。

而张曼玉也是如此,香港小姐选美出身的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科班训练,她的美貌成为她进入电影圈的敲门砖,但也成为了阻碍她更进一步的拦路石。在她生涯的前期,她始终是依附于耀眼的男性巨星身旁的花瓶,成龙、梁朝伟、周润发、张国荣,她所搭档的男星各不相同,但她所呈现的角色却始终是千篇一律的。而在1988年,她迎来了生涯的重要转折期,在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恩师之一——王家卫的指导下,她出演了电影《旺角卡门》,并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一个影后提名。从此开始,她踏上了成为亚洲奖项第一女演员的路途。

或许是看上了张曼玉与阮玲玉这样微妙而有趣的连结,关锦鹏力排众议,选择了与玲玉外貌并不相似的张曼玉来演绎这位传奇的女演员。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张曼玉用自己的表演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完美的阮玲玉。

传统的传记片总是千篇一律的,甚至有影迷挪揄说传记片是冲奖的奥八股,把一个名人的一生车轱辘流水账演一遍,表演的制式也僵化单一,只求1:1的复制粘贴,而不求任何全新的演绎和传达。但《阮玲玉》打破了这样的形式,电影用双线穿插的形式来推进——一条是“阮玲玉”的过去,一条是“张曼玉”的如今。

导演并无意让观众忘记张曼玉,而将她与阮玲玉划上等号,相反,导演始终在提醒我们,她是张曼玉,而不是阮玲玉。于是,在张曼玉演绎阮玲玉电影表演中的片段的时候,总是与原版前后剪辑,相互对比;在电影情绪的高潮里,当阮玲玉的葬礼上悲伤的沉郁的情绪铺满整个画面的时候,导演用一句唐突的:“卡!Maggie(张曼玉)呼吸了。”阻止了观众陷入其中——这听起来很不可理喻,不是么?在传统的传记片里,所追求的总是相似,如果能够让观众忘记演员本身,而真正将演员认作她所演绎的那个人,才是成功,而导演竟始终在打岔子。

其实导演所想呈现的,是阮玲玉与张曼玉,两个时代的女性的相似与差异。在对阮玲玉的描摹中,电影运用了访谈与再现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与阮玲玉有所接触的人的访谈,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一个镁光灯背后的阮玲玉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基于他人的描述与记载的轶事,由张曼玉去演绎阮玲玉的生平。而对于张曼玉的诠释,则是在张曼玉与导演、演员的对谈中实现,从阮玲玉的生涯选择出发,通过张曼玉的表达来形成与阮玲玉两个时代的女性的对比。

因而,《阮玲玉》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再现阮玲玉的形象的同时,引入大众文化,以当代的文化视角和女性意识来重新解构这个角色,赋予其当代的思想意涵。同时,通过张曼玉与阮玲玉之间跨越历史的对谈,再现过去的传奇,最终——阴差阳错之间塑造了新的传奇。

25岁的阮玲玉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伏在爱人的床前一遍遍地问着:“你爱不爱我?”,然后服毒自杀,在关锦鹏口中,她在自己最好的时光里定格了自己的人生,塑造了一种传奇;而25岁的张曼玉刚演完《旺角卡门》,开始了崛起的路,两个人的人生在25岁的时间点上交汇,在十余年后,张曼玉在巅峰毅然隐退,转头去追逐自己第二个摇滚梦,在华语电影圈重塑了自己的传奇,那时的她,似乎也遭遇着同样的争议——与法国导演的感情生活的失败、被圈外男友骗走资产的绯闻,她似乎与百年前的阮玲玉一样,成为了花边新闻的头条、大众之间的谈资,但她并没有选择毁灭,她重新书写了自己的神话。

从当代视角的引入中,对于阮玲玉故事的诠释有了新的表达:尽管如大半个世纪前一样,女性在演艺圈似乎依旧被当作镶边的花瓶、被看作软弱的附属、被当作羞辱的谈资,但是女性有了全新的回应,从过去在可畏的人言面前“只有以死足惜”,到如今可以去反抗、去回击,张曼玉不仅在戏外完成了这个传奇的演绎,更在戏内用她惊人的肢体和表情的控制力与表达力隐隐传达这样的情绪:在复刻《神女》的片段里,她坐在桌子上,嘴里叼着烟,肢体微微用力,传达对于男性对自己身体的剥削的不甘;在阮玲玉被记者指责嘲弄甚至侮辱的镜头里,她从忍耐到最后一瞬间回头,凌厉而愤怒的目光与紧紧抿住的嘴唇把反抗表现;而在自杀前最后的一幕戏里,她手捧着粥,近似于随性地写着遗书,当她俯下身与唐季珊对话的时候,眼神里甚至有一丝悲悯的情绪。这一切的细节,都传达了张曼玉的现代女性视角与理解的引入。

在提及对阮玲玉的理解时,张曼玉说:“她总喜欢无言望青天的动作……她有一种骚到骨子里的魅力。”阮玲玉的“骚”,亦或者说是“性感”,往往很容易就会成为一种男性凝视下的客体,但在张曼玉的理解与演绎下,她做到了“绵里藏针”,她将一种攻击性与韧性隐藏在了传统眼光里柔美的、性感的女性形象,避免了成为欲望的对象的结局,她所展现的是极具张力的性感与对男性凝视的抵抗。她在电影中,成功呈现了当代大众文化中女性的反抗与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