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源于安娜小时候遇到的一个惯于说谎的英国女人,对外称自己是戴安娜王菲的亲戚以获得周围人的尊重,就好像另一部电视剧《雷普利》,“雷普利现象”是一种人格障碍,这一心理疾病来自于美国作家帕翠西娅·海丝米斯的小说《天才雷普利先生》。意思是为了提升自我的身份而不断地说谎,最后导致自己都无法分辨出真实与谎言,生活在虚幻中,正如英国女人的丈夫所说的那样“因为撒谎,已经成了一个病态的撒谎精”。

...

她教安娜弹钢琴,玩国王游戏,还有“扑克脸”礼仪。家庭实力不够的孩子突然见了世面,后期眼界跟不上,但是思想却跑远了。这段经历给安娜后来开始通过撒谎博得关注打下了基础。

从上学期间和老师谈恋爱,到求父亲让她上芭蕾课来掩盖自己的家境,再到即使画画不好也要学美术,这些还仅仅是为了博得关注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到了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却给母亲报喜那一次,安娜便开始走上了用一个一个新的谎言来掩盖旧谎言的不归之路。

...

不一样的是,她真的通过这些谎言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谎称自己考上大学从而认识了现在的闺蜜,在派对上游刃有余轻松钓到富二代男友,后来为了维持谎言又对父母撒谎获得学校奖励到美国学习要机票费,被男友妈妈做“背景调查”打回原形,以为能一起出国就可以瞒下来显然过于天真,感情中的任何不真诚都是无法长久的。后来父亲去世,让安娜短暂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到了做财阀女儿的贴身助理,物质环境的刺激和自尊心受辱的她再次被唤醒了内心的“火苗”,“难道一辈子都要这样吗?”

...

天时地利人和,原本只是想借用安娜的学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却没想都自己真的教出了考上藤校的学生,于是她紧接着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结婚。都说婚姻的是改变阶级的一条途径,耶鲁学姐的那句:你家这么有钱,若不是没有靠山,怎么会甘愿到这里来教书呢。点醒了女主对上层社会的进阶理解:大树底下才好乘凉。可见权贵们的学历也好工作也好大多只是对外展示装点的服装,认真反而是掉价了。后面就是一个高级演员和犯罪分子不择手段地掩盖自己的过去并一步步走上高位最后因为内讧而落得你死我活的过程(没有爱情戏的韩剧还真是让人着迷啊)

...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女主说自己偷来的也是假的,难道女二也是偷别人的人生?

第五集,真安娜在女主梦里说:“在我小时候,大人们说我长得像公主,叫我安娜斯塔西亚,所以我的第二个名字缩写的缩写是安娜,但事实上,叫安娜安德森的女人,曾以死去的安娜斯塔西亚的身份活着。当知道那件事之后,我就再没用过那个名字。你在我面前,就是这样的。”其实她提到的两个名字都是有渊源的,安娜斯塔西亚是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妻子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最小的女儿,真真正正的皇室公主,她曾被认为与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同时被布尔什维克的秘密警察秘密处决,但是一直有传闻指出安娜斯塔西娅逃过了这次暗杀,而且因为安娜斯塔西娅的遗体位置在gcd统治年代未能确定,使得此传言甚嚣尘上。其中以为坚称自己就是死里逃生的安娜的便是安娜安德森,这个假冒的安娜公主靠此事赚的盆满钵满,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站在真安娜的角度,她因为知道了这件事,不希望自己也成为那个历史上死后还被人顶替的安娜公主,所以不再用这个名字(就像一些有钱人不小心买到仿品就再也不用一样的心理)此刻女主之于她,正如安娜安德森之于安娜斯塔西亚。

后面女主说:连我偷走的,都是假的。指的不是女二的身份,而是她的学位。因为女主是偷了真安娜的学位才有了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完全偷走一个人的身份的话,是会包括她的财产和身份待遇的(女主显然没有完全得到这些),所以她只能用扑克脸来在名利场上伪装自己,而不是像真安娜那样破产了还能佯装无事般的松弛。

故事的最后,带着一身谎言的安娜在加拿大一处偏僻的村庄生活,即便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安娜的谎言也还在继续.............

...

谎言本身是无异于现实的,说自己拥有多少财富并不会带来真正的财富。但当谎言成为所有人都相信的东西,便开始拥有改变现实的力量。(比如美版安娜)而你之所以觉得这个故事和现实当中发生的这个,那个,这里,那里的都那么像,或许不完全是因为编剧借鉴了它们的灵感,而是这个世界上本身就已经充满了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