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社会底层小小的合租房里头的故事。
虽然说是“痴人三部曲1/3”,但其他的2/3还真的没找到。
或许,所谓的痴人,这一部里头,就已经有了3个,而3个人的故事也已经讲完。
其中之一,是阿瓜,常年照顾自己的老爸,时不时的还在夜店里头小偷小摸,后来等到阿瓜的“老爸”脱了上衣晒太阳才知道,原来阿瓜的老爸,也是个“人妖”。
人妖老了无依无靠,所以年轻的时候都会收养一个孩子,一是“传承”自己的衣钵,二是将来自己也可以老有所依。
只是后来老爸心软了,不想让阿瓜走自己的老路。
这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好过了80%(没有科学依据)有血缘关系的“父子”。

阿发和阿瓜在同一个夜店上班。
阿瓜还是个舞男,但阿发已经游走边缘。
阿瓜偷手机的事儿,阿发其实不知道,但阿瓜心虚啊,直接威胁。

同住的还有一个阿优,是个货真价实的女性。
大家都在一个地方工作,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这夜店也确实做到了“什么都有”。
三个人,就这样磕磕绊绊的认识了。

在喝了一顿大酒,将了一些“工作体会”后,阿优和阿发彻底的冰释前嫌,开启了同居密友的生活。

两个孤独而卑微的灵魂,相互的依赖,以这种方式消遣,早就预埋下结局的悲哀。
这底层的挣扎,谁都当做没看见,也绝对写不进什么“报告”。

阿发为什么选择这一行呢?
没钱,没户口,没书读。
底层往上爬的路彻底被封堵,还有什么其他“求生”的办法。
然而,故事其实并没有对阿发这样的人物表示“可怜”,毕竟,阿发沦落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作的。
这是一个年轻时代的错误,然而,一个错误,让他万劫不复。
穷人,没有试错的资本,只能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往前挪。

年轻时代的阿发,大概是在叛逆期吧。
对自己的家庭充满了怨恨,为什么自己的老爸不是“百万富翁”呢?
因为这个,阿发开始叛逆,开始“绝望”的嗑药,直到有一天,家破人亡。
这一切,都起源一个“只怨半杯空”,那种贪婪的欲望,驱使阿发充满怨念,偏偏忽略了,其实还有很多人,羡慕他曾经拥有的“半杯”。
如今,阿发沦落到“空杯”,再回忆起当年的“半杯”,太多的悔恨。
可是,有些错,一旦犯过,就无法回头。
其实,再回头想想,为什么阿发当初会埋怨自己的家庭不是“百万富翁”呢?
这是阿发的错,还是主流价值导向的问题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阿发确实可怜,但看阿发的经历,实在太多“可恨之处”。
这句话,最初见到好像是在形容“林黛玉”,说林黛玉就剩下自己了,还不知道收敛收敛,在大观园耍什么小性子,最后还不是落得香消玉殒?
年少时候不懂事儿,觉得“挺有道理”。
现在懂了,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半部《红楼》,道尽人生。

世人总是记住了前半句,其实还有后半句。
“可恨之人自有可悲之处”。
阿发的“悲”,在于他为自己的犯错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在于他曾经被世间流俗蒙蔽了双眼。
这世间,大概太多的小孩,都是曾经的阿发。
网上流行的段子,上大学的时候对父母每个月给2000相当的不以为然,直到自己参加工作,发现每个月哪怕是给父母500都难于登天。
象牙塔里头的抱怨,大多距离生活太远。
父母倾尽全力把孩子托出水面,然而孩子却在埋怨为什么会在水里。

阿发的故事说完,想听听阿优的故事的。
但是,阿优说,能说得出的就不是“悲”了。
听起来,还蛮有“悲”的感觉的。
但是,后来才发现,阿优的故事,无非是低劣的甄嬛传,在阿发的故事面前,不值一提。

故事最后,阿发走上了绝路,这个结局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一个人的沉沦,换回了两个人的“轻松”,大概是值了。
他总是想起,他曾经的女友,她多么想他“承认”一下是自己的老公,哪怕只是面临叔叔检查的搪塞。
然而,他终究是懦弱了。
在他的黑白记忆里,或许只剩下那个包包,还有几分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