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找工作而焦头烂额的日子里看了这部片子。抱着放松一下的目的,收获到了满腔惆怅。但这部片子又实在太对我的胃口,所以一边抱怨所谓的喜剧片根本不好笑,一边又忍不住给五星。《走走停停》的各种桥段都让我想到是枝裕和,而是枝裕和又是我最爱的导演。同样是关于失意落魄的人生,关于难以开口的亲情,是枝裕和用了《比海更深》《步履不停》两部影片展现,而《走走停停》像是两者的综合。
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大龄青年吴迪北漂失败,回到家乡成都。一身“文艺病”的他拒绝了父亲求来的单位里的工作,在机缘巧合之下与高中同学冯柳柳相遇,开始了自己剧本电影的拍摄,冯柳柳也同步拍摄着她的纪录片。电影前半部分用了喜剧手法呈现电影拍摄期间的种种趣事,同时又不动声色地展现出每个人物的内心。风光不再的老演员李远,即便已经无戏可演却还假装助理,试图维护尊严;严厉古板的父亲,表面上说着吴迪“不切实际”,实际上又默默跟随、配合电影的拍摄;安守现状的母亲,其实也怀揣着年轻的梦想。吴迪似乎找回了曾经的激情,与冯柳柳也擦出了若有若无的火花。电影到这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愉悦的。
直到拍摄途中,帘子后的母亲忽然晕倒,即使第一时间送医,但无力回天。整部电影的情绪急转直下。原来生活本身就没那么美好,父母间的心结,随着母亲的去世再也没办法解开。冯柳柳费劲心力拍摄的纪录片,在一通恶意剪辑后,变成了领导的作品。吴迪和父亲,变成了所有人的笑柄。最难以接受的,是母亲的离去。吴迪躺在母亲最爱的按摩椅上,他终于等到了按摩椅打折,但母亲再也回不来了。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是慢一拍。咸鱼翻了身,还是咸鱼,吴迪也还是那个废柴青年。
最后的最后,父亲代替母亲补完了电影最终的镜头,冯柳柳去了北京,妹妹去了深圳,每个人都好像有了归宿,却又都好像流离失所。三年后,父亲去世,吴迪成了出租车司机。在马路上他与再婚的冯柳柳再次隔着车窗相见,却始终没有对视一眼。拥堵的马路好像无穷无尽,于是他们的车辆走一阵,停一阵。像人生路上,走走停停。
很喜欢电影反套路的拍法,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大团圆结局,大家都只是走走停停。吴迪的电影投给了电影节,可是大概率连入围都做不到,冯柳柳也没有真的留在北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即便艰难,最多也只是停一阵子,便继续走下去。我也喜欢电影传达的思想,停一停,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像楼上的王伯,一辈子没赚到钱,没结婚,没有小孩,但他离开以后,大家也都怀念他,谁能规定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呢?我们太忙了,每天都怕赶不上节奏,怕掉队。可是真的停一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走走停停》让我回想起来看是枝裕和《比海更深》时候的感动,都是中年失意的男人。但《走走停停》有更加乐观的态度,“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生活的面貌后,仍然热爱生活。”看多了屏幕里的纸醉金迷、功成名就,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提醒我们:捍卫平凡,才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