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plamrcn
一颗饱满的荔枝,一张陈年的打口碟,一场掀起旧事的台风。乘着八月槎被风旋裹挟而上,婷穿梭在母亲与未婚夫的家之间,驻足在家庭的残余的现在与过去之间,也游离于广州与香港这两块土地的历史之中。她固执的探寻父亲的所在、家庭的遗痕、他处的可能,这次经历将抚平婷心里未愈的创口与困惑,还是留下新的伤疤?镜头未曾指明方向,却好歹言出可能。
不乏观众认为《人海同游》整体过多「无意义」空镜的使用,但这一偏纪录片的导向却又在电影后半转向一场东南亚雨林的奇想,似乎风格和结构都无序而不统一。
但我认为,蔡杰拍的始终是「一个人」的故事,他的镜头做到了始终忠于婷酸涩而复杂的情感与处境。与导演的丰富纪录片经验紧密相关的大幅空镜——城市俯瞰、荔枝树、方便面、塑料袋等,包裹住婷的沉默,作为物品痕迹与环境空间提示她的经历,催化着她的情绪。比如对婷家家具上破损的水果标签的一个特写,作为做水果生意的父亲留下的印记,也提示着「父亲」、母女二人对父亲的情感与记忆仍渗透在这个老旧的家中,未曾释怀。
婷,一个在循序渐进的生活中温和而被动、恍惚而努力的女孩,有着缺位的父亲,关心中带着冗余的琐碎和苛责的母亲,善良的丈夫,与稍显刻薄的婆家——并不是此时的中国社会里年轻女孩罕见的处境。生活看似平稳推进却又隐痛阵阵,尽管地毯下藏着的钥匙早已腐烂生锈,母亲却始终固执得不肯放弃破旧的老房与联系方式;她决意在原地等待一个不会归家的人,而只愿意在《模拟人生》的游戏中以女儿的名字构建新生活。林冬萍饰演的婷像一枝柔韧的竹,熬过了年幼时被人追债、与母亲勉力维生的日子,即将迈向婚后的新生活。上一代的纠葛似乎就要在这一代翻篇,直到我们目睹婷翻着相册情绪崩溃,才恍悟这个看似情绪冷静的人内心的诸多困顿与不安,才明白她对父亲之离去的情感与母亲一样强烈,只是从始至终隐而未言。
于是,婷看似走出了前一代的阴霾,却依旧着母亲的白裙被风旋卷回故地。或许是在迈向人生新阶段之际终于攒足了厘清过去的勇气,她去到河之一界的香港,这个一体两面的彼岸。有趣的是,无论是贾樟柯聚焦山西人的《小武》《江湖儿女》,还是金澄宇完全以日常沪语写就的《繁花》,我们都把方言(或语言)视作与特定地域、特定人群强绑定的重要元素。但这种关系却在粤港的语境下却被切割错位——说着家乡话的地方不再是归处,而是异乡。(HKIFF48的映后谈中,导演在普通话与广东话中的切换似乎又是一层现实的呼应)
虽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婷却仍在香港格格不入。她没有电话卡,微信与支付宝支付不再处处适用,摇动的镜头在婷的背影与空景间切换,是一个行走的异客。她生疏地走在铃声急促的人行道上,在果栏边抓住商贩试图追索「父亲」这几十年的风尘中的一颗飘落的沙。错位之间,是血缘的钩将婷锚定下来,同父异母的哥哥叫住婷,使她在香港短暂地找到了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善意的接纳,最后也是哥哥将婷推开,告诫婷香港与父亲都「不属于她」。婷只能接收哥哥明言的恨意,只能与母亲苦苦等待几十年的父亲擦肩而过,接受这便是他们之间的缘分。
「前半日太阳有多暴烈,后半日的雨便有多凶猛,像是用半日蓄势待发,一举向日头报复,以牙还牙。顾老师说,因为雨下得频繁,人生中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的。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一样,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人海同游》又怎么不与黎紫书《流俗地》中湿热的锡都共享着「雨」的温度与意义。每年六到八月悬挂的风球是粤港人民共享的经验,情绪与记忆被雨水一遍遍打湿又沥干,在昏黑的天、低垂的云里稀薄却又绵延不去。有什么随着雨珠落地一同敲碎,又有什么在难得清凉的空气中步步发酵。人在雨雾中穿梭而过,像踏入一场晕眩的梦游,又像重访记忆的迷雾。在釜山电影节的映后谈中,导演蔡杰提及《人海同游》是更有文学性、有更多解读方法的名字,而英文名“Borrowed Time”则意在直击故事内核。母亲在一日游中寻觅丈夫却只能失望地重返故常的生活,这是借来的一天,而婷故地重演一场寻觅与离散,又何尝不是短暂拥有了一段借来的时光。又或许对于母女俩而言,曾经对婷的父亲短暂的拥有才是一场真正的租赁。而八九十年代时代的台风席卷,人到底要怎么找到一个锚定的归处,我们又该怎么看待曾经拥有的人与爱,如何哀悼丧失?风云流转之下,究竟什么才是我所有,什么才是「借来」的?
《人海同游》是大陆人视角下广州与香港的故事。粤港有着相似的地貌、气候、语言文化背景,新世纪前后粤区比内陆地区更深受香港电影、流行音乐的影响,那是一个与相似却又更令人向往的彼岸。八十年代前后,在香港“遍地黄金”等想象中(如电影《打蛇》的钻石山谣传、《我的大嚿父母》中抛妻别子去香港寻金觅财的康伯角色形象),沿海地区出现赴港潮。虽未言明,但婷父抛弃妻女赴港大概是生意失败避债,或是寻求水果贩卖业更好的收益。于是,香港作为一个曾经共享经验的异己,不再只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地,而又是夺走了至亲的处所。
对婷的母亲来说,一场失败的寻爱不曾让她死心,或许未被确认的背叛亦意味着希望的可能,她一方面放手让婷去过新的生活,自己却更执着地忽略被退回的信件,固守逐渐老旧的房子,与门垫下腐蚀生锈的钥匙,等着那个人回家。
婷虽同样对父亲的离散耿耿于怀,但她的访寻至少有了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而电影后半婷与人类学博士看似无稽的一段重逢与雨林探险,在我看来是导演仁慈地给予婷的另一个出口。重复的无往而归未免残忍,风旋带来的黑雨使梦境延伸,婷同旧友一同来到南国之南的雨林,与记忆中的他在想象里同游。滚滚的雨珠落在圆硕的叶片上,婷眼睛亮亮的拨开枝杈一路探寻。虽然终究需要回到平静而压抑的台风眼去与父亲见面、去处理陈年的伤痕,但好歹婷见到另一种探险的生活、属于世界的另一处「南方」的景色。
于是,在粤港以外,导演似乎也在思考世界性的经验。这是我认为雨林这场戏不仅对婷的情感,也对整部电影的视角有所升华的原因。我也很喜欢这场似虚似实的戏对「风旋」天气的氛围加成——台风天就该自由而强烈,适合幻想与远游。
早在2014年的短片《归省》中,蔡杰就讲述了一个同样叫婷、同样由林冬萍饰演的广州女孩的迁徙故事。而在不同的映后谈与采访中,导演也多次说到很高兴能看到越来越多非大城市的导演用方言讲述来源于身边的故事,也说他对「南方」的灵感远未枯竭。我也非常庆幸能在当下看到这样一个充满「广州」体验的,关于地域、家庭、离散的细腻叙事——所谓「广东新浪潮」最终能否形成,或许要看同区域导演的共同创作,但我非常愿意用此称呼《人海同游》,也期待蔡杰导演的之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