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戏地点:(第七个)忌辰所在的麻布某寺院内时间:1959年夏末秋初人物:三轮的遗孀秋子(45岁)、绫子(24岁)、田口秀山(54岁)、平山精一郎(53岁)、三轮的哥哥周吉(59岁)、间宫宗一(54岁)和来参加忌辰的原公司职员及僧侣等Above all本片的核心还是在讲“轮回”本场戏的实体影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形式影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终究是通过饮食。肥内老师按:小津后期的每一场戏里面通常谈到了2~3个事儿。本场戏:生者之间的沟通及交集;生者和往生者的联系。每场戏我不会拉每一个镜头,重点主要在连接的空镜上及重点取景的机位变化上。

...
沃尔夫林说过:“典型的巴洛克最忌出现稳定的中轴;并且总要让纯粹的对称消散掉,或透过种种干扰使之隐而不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秋刀鱼之味的拉片拉片头,这里不累述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622154/
...
第1个镜头,大仰角,前景用了部分树叶掉落的数值做遮挡,再次证明了是秋天了,这时候对准的是150米处的瞭望台。仰角对于小津电影里面非常少见,由于没有出人声,还在空镜部分所以片头的背景音乐还在这里和剧本的区别在于,剧本写到望见东京塔以及附近的公寓楼,家家户户的窗边晾晒的衣物。而这里是直接给了两个空镜,为何?人已在塔内观光,用作交代地点作用空镜大可不必对准人。

...
第2个镜头微仰角再拍东京塔,这里看树叶还算茂密,塔周的灯光没有开,照明时间为日落到午夜。灯光颜色随季节变化,夏季为白色,春、秋、冬季为橙色。

...
第3个镜头就不是空镜了,选择的是一对奶孙了,人物都不是乱选的,这里象征着生生不息,轮回不止。背景音乐淡去,出现了密集的蝉音,从人物的穿着来看我们确认了是夏末时节

...
第四个镜头仍然是空镜,这是之后忌辰做法事所在的大殿,依然突出了小津所钟爱的红色实木桌,上面的大鼎和两边的柱子给人踏实的感觉,这里就形成了和式建筑特有的多重框中框

...
最后大家谈话完毕后,用这样的四重画框及一声大殿里面的敲钟声连接,直接跳入了下一个大殿的环境小津电影还摒弃了淡入/淡出、溶接、叠化等转场方式,这次用的是声音转场。

...
再次用地板镜从另外一方向上反打众人谈话的四重框的房间,交代高中好友间宫姗姗来迟,大殿处的诵经声还在继续

...

...
用三个之前用过取景的空镜作为转场,继续省略到其中的时间和情节,前两个是按照分镜头顺序回去的,第三个是新出现的取景镜头,那么这里出现的红色灭火器,是为何呢?它到底要灭掉谁的火呢?(当然木质和式建筑内放灭火器从消防上来看非常合理及重要)我们下一第二场戏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