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用了大量的中近景,把视线对准人物本身,不断拉近观众与角色的距离,我们能快速体会到里欧和雷米二人的“亲密”。比如两人在雷米房间睡觉的镜头,近景拍人物上半身,里欧的胸膛几乎贴着雷米的后背,里欧处于画面正中,看到这个场景,我甚至感觉是我自己和雷米或是我那位亲密之人处于这样的情景。简单的画面却有着如此深刻的表达,视听的作用功不可没。而且角色的情感在电影中有着多次变化,也借助了景别来实现。
《亲密》的画面非常有层次感,在花田中并行奔跑,在马路上并排骑车。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镜头在拍摄人物主体时,出现在主体前后方的那些路人虚像。这些镜头很有意思,这样的视线有种窥视感,仿佛是观众透过人群看到了角色。(里欧和雷米或许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所以不要对他们的感情有偏见。)
个人人为,画面的这种层次感代表着人物和观众,或者人物和人物间的一层层”薄膜“。就好像对于观众来说,就算你离主角再近,你见到了他们种种亲密的行为,你以为你已经很深入了,你也未必能知道主角真正在想什么,因为你不是他,所以不要轻易说你明白,不要轻易说你懂了。那是种看似在乎,实则敷衍的行为。
片中还有个情节,里欧参加学校的情感交流会,当他听见其他人对雷米的评价时,他就生气了。
我觉得很可悲,当我们听见其他人对自己最亲密的人的片面评价时,“厌恶”不由自主的产生,即使那个人并没有做错什么。
或许,那个人说得对,只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承认罢了,因为那是我最亲密的人啊,我怎么能允许,那个我朝夕相处才理解的人,被其他人理解了呢。
我觉得这里,就是最“亲密”的表达了吧。
我相信大家也有(过)像片中里欧和雷米一样很亲密的人,同性也好 异性也好,我们彼此敞开心扉,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一块吃饭一块睡觉,很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改变,以及圈子的改变,这种关系,不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