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眼高手低心浮气躁的我,最近几年看新剧总是不好看的十分钟就点叉,好看的也撑不到十集就开始嫌烦,有始无终。偏偏这一部《山花烂漫时》,在我时间紧缺、死线频踩之际,非但让我几乎一口气看得停不下来,看完23集还有深深的意犹未尽之感,恨不能再多个十集八集的。冲着这于我而言十分难得的观感,我也要为它打满分!

这部剧不是没有缺点,就现实而言,一些剧情的设置、难题的解决,比如离异家庭留守儿童柳细燕的叛逆回头,精致自私高知父母对丁笑笑职业选择的不加干涉等等,处理得都过于理想化,美好得像个童话。但是因为全剧就不是沉重压抑的氛围,这些轻快倒也并不出戏,毕竟整个故事看下来,始终洋溢着的是乐观主义精神,大多数人物也是不失善良、以心换心的普通人。所以,我宁可相信童话也是一种真实结果,文艺创作本来就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山花烂漫时》的优点数之不尽,我最看重的是三个特色:清澈、纯粹和真诚。清澈是底色,纯粹是主题,真诚是灵魂。

主创团队没有刻意撒狗血、加矛盾,把故事弄成主角们和一堆极品奇葩反派的过招大戏。我们知道,讲故事要讲得好看,就得一波三折,设置障碍,有阻力才能显出推动力,但是很多人会误以为这就是要把故事狗血化,人物极端化,一个矛盾出现,从主角到配角,个个不说人话,扯头花比嗓子,闹个翻天覆地死去活来才叫热闹好看。《山花》的内容涉及到山村、县城底层,更容易编出各种狗屁倒灶的老娘舅段子大杂烩。然而我惊喜地发现,这个故事丝毫不落这种俗套,即使是癞皮狗烂酒鬼的谷老三闹事,他的恶劣言行也是点到为止,更多笔墨集中在描写谷雨自强上进,摆脱这个烂泥家庭往上走。也许“在烂泥里大战三百回合”这样的狗血剧情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能多上几个热搜,但是对于女高题材来说,岂非过于旁逸斜出喧宾夺主?又比如,姚小山为了追求魏庭云才选择来到女高,三年爱情长跑,想要热闹的话尽可以描写他俩如何分分合合,尤其当姚小山和同学聚会感到巨大失落,失意醉酒、心生去意之后,我特别怕编剧接下去要写他和魏庭云摊牌大闹,逼庭云在爱情和事业里二选一,“要女高还是要男友?”但是我同样惊喜地发现,编剧没有落入这种一地鸡毛的俗套,姚、魏的爱情如何修成正果也是点到为止,含蓄又直白,沉稳又热烈,他俩的爱情故事点染极少,更重要的,也没有喧宾夺主。这个写法,过滤了一切杂质,不故弄玄虚,不花哨热闹, 故事有如清泉潺潺, 流入人心。

文艺创作在刻画人物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物行为的动机。这个故事主题是创办女高,那么张桂梅出于何等动机要创办女高,又是什么精神在支持她在艰难险阻之中走下去?我们知道是她的信仰,但是信仰这种纯属精神目标的动机,如何落到实处,让观众打心眼里认同,可不是喊口号、炫金句就能解决的。如果编剧不够自信自己的笔力,又或者也不信这种精神力量的存在,就很容易矮化、世俗化这种动机,甚至把“伟大的理想”偷换概念变成“伟大的爱情”,让主人公的亡夫出来当这个精神动力、行为动机。这个剧没有采用这种“聪明”的手法,而是迎难而上,去直面伟大理想、坚强信仰的源泉。无论是张桂梅在党代会上讲述大山女性由于愚昧无知而造成的人生悲剧,还是张桂梅回忆自己重病的时候得到组织的关爱、群众的救济,尤其那个捐出自己路费给张桂梅看病,自己走着回去的阿丽,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这些剧情都很动人心弦,来自人民的恩,看到人民的苦,构成了张桂梅的高尚动机,同样源自“爱”,却是“大爱”,写的一点也不假大空。所以谁说纯精神的动机无法落实,不好描写,观众看不懂、不爱看?

能够做到上述优点,我认为这一切都来自主创团队的真诚。只有具备真正对待这个故事的诚意,才能去细体这些人物的内心,用尊重的心去做剧,还原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同样,也必须有诚意,才不至于高高在上、把县城山村视为被拯救的对象,用猎奇的手法去描写贫困落后。是的,做这样的剧,最忌讳的就是猎奇,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底层,把主人公刻画成降临凡间的圣母,拔救烂泥扶不上墙的愚民。张桂梅不是这样的,她来自群众,回馈群众,如果要以神祇比喻,她也是“地母”而不是“圣母”。写张桂梅,需要接地气,而接地气,绝非浮皮潦草、浮光掠影写一些底层的粗口,打扮得蓬头垢面,就是接地气的写法。大地是踏踏实实的,接地气的写法也需要踏踏实实,真诚而平等地表达具体环境和人物。《山花》做到了。

说完这些优点,还要提一点我个人很喜欢的,这个剧的风格主体是轻喜剧色彩,但是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抒情的时候抒情,风格的切换毫不违和,看似简单却是需要技巧的。举例一个细节:女高开学第一天升旗仪式,先描写了鼓捣音箱修不好,然后女生们由于文化水平低,拿到女高宣誓的誓词还念错了字,大家咯咯笑,操场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然后张桂梅领着她们念誓词,才念一半,音箱忽然好了,国歌播放出来,大家只好停念誓词,先举行升旗仪式。这个设置,其实是因为,这篇誓词需要先有个铺垫,后面需要在关键场景才全文朗诵,起到震撼和抒情的效果,所以这里采用只念一半就被打断的设计,适合轻喜剧手法,但是开学典礼又不应该从头到尾嘻嘻哈哈不严肃对待,所以用国歌响起打断誓词,风格一下子从轻喜剧切换到肃穆庄严,切得极为丝滑,毫不生硬。这个转换技巧很赞,喜剧风格最怕写油,风格转换时最怕写飞,这里用“音箱出问题”这个设计轻巧勾连前后,技巧很小却很神,我认为非常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