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九月份观看的第一部电影,在电影院一整个爆哭。

当轰隆隆的电影配乐一开场,似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车轮滚滚而来。《末路狂花》是在路上的觉醒,而《出走的决心》是上路前的抗争。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是一部关于妈妈们的电影。

看之前有影评说,这部电影是靠丑化男性角色来制造矛盾,看完才发现这不就是无数个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一种隐性的精神暴力。外婆妈妈女儿,世世代代的女性延续着相同的命运。即使女性经过多年抗争,已经可以和男性一样出去工作赚钱,但洗衣做饭带娃这类家庭事务仍归结为女性的责任,即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大量的隐形劳动,一切却被认为理所当然。出走不是逃避责任,是想逃离女儿妻子妈妈的社会期待,去满足个人作为一个单独个体的需求。即,我首先是我。

出走为何这么难?电影中李红几次想要离开,却花了三十年才做到,归根结底是对于女性权益的制度保障问题。人们常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我们,可能觉得有所改善,但是妈妈们那一代却是有家也回不去。男性先天享有“顺理成章”的资源优势,这成了他们号称“一家之主”为所欲为的底气。而李红能做到的只是坚持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

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坚持工作的动力是每年出去旅游两次,为什么不先去环游世界再工作,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不是么?即使现在有了一定的存款,却还是没有这样的决心。所以当孙大勇趾高气昂地说着“一个月一两千,看你怎么过”,李红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时,我们会明白这份决心的动人。我知道我们给自己的生活做了太多加法,可当我们无法抛弃社会个体身份而被困住的时候,我希望我们仍能心存希望,蓄力而发。这或许是一个懦弱者的借口,但请千万不要停止想象。就像结尾付菡唱的《心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