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看了《误杀2》,看完以后成功收获了满头问号。致敬所有父亲?也是,相比而言,看得出来你也并不想致敬所有冲着悬疑反转给你贡献票房的观众。
先来从林日朗的儿子小虫的视野来看看这个父爱有多沉重。首先林日朗向高利贷借款200万,在电影结束,他死之前,没有任何交代这个高利贷之后该如何偿还。已知林日朗已死,只剩下孤儿寡母,高利贷可是利滚利。影片前面可就交代了,家里可是一贫如洗,阿玲只是一个补习班老师。请问,作为一个父亲,一死了之,将生活重担毫无保留地留给老婆阿玲和儿子小虫,这是父爱如山还是债务如山?
其次,林日朗劫持的是急诊医院。这里的患者得的不是感冒发烧这些短时间不致命的毛病,这可是急诊医院,一个眨眼,一个疏忽可能就是一条人命的地方,请问:适合劫持吗?为了你儿子一个人,忽略其他人,其他家庭的孩子们,这是父爱还是自私?还是化用影片里那句“有些孩子就是孩子,有些人的孩子可不是普通孩子啊。”那是不是“有些人的父爱是父爱,有些人的父爱可不是普通父爱啊。”当然看过电影的某些人会说:你没仔细看电影吗?那个急诊医院根本没几个人,而且林日朗后来也把孕妇送出去了啊。很好,问题又来了,急诊医院没几个患者的情况符合客观事实吗?编剧经常悬浮,但作为观众请睁开眼睛好好看看周围的环境。我们没有生在高塔,生老病死每天都有。就是这么巧,所有人无一例外避开了林日朗劫持的日子生病?就算真的是这样,只要这种风险存在,明知故犯就是一种自私。所以,将一个孕妇送出去?这么一比较,简直就像一个上位者在施舍的一点仁慈。一个张口闭口“公平”的林日朗,自己又何尝不是高高在上?再说到影片名称《误杀》,林日朗是被误杀的,那个卫生局长何尝不是呢?卫生局长明明什么也没做错,因为医院院长的一个谎言就招致了被谋杀的祸患。那么,医院院长为什么要说谎?因为林日朗拿枪指着他的头逼问。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所以,卫生局局长这个人头算在林日朗头上不离谱吧。那么,林日朗死了,这颗人头顺延在他那对孤儿寡母身上没问题吧。卫生局局长的家庭支离破碎,这样的损失和罪孽将伴随这对孤儿寡母一辈子,顺带还有劫持医院匪徒之妻(子)这样的名声。带来足以改变人一生的污点,不知道这样“沉甸甸”的父爱小虫能不能承受得起呢?
最后,林日朗其实在听到心脏已经被别人拿走了以后,已经准备把自己的心脏给小虫了,并且和医生都说好了,记住,这个等会儿要考。我们先不论一个成年人的心脏能不能放进一个小学生体内,先看看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大费周章劫持医院。因为,他是一个编剧,他的剧本,匪徒最后一死了之被公司嘲笑最后一点戏剧冲突都没有,他这么干也没有足够的动机。所以,他是在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剧本是合理的,顺便看看他儿子原本的心脏还能不能被追回来?按照这么说,JK罗琳得先学会魔法然后再去卖《哈利波特》?从这里,我只感受到了编剧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怨怼,假借林日朗来抒发自己剧本万里挑一,却少有伯乐赏识的孤高。但是吧,前面说到的问题起码已经证明了,这个编剧多少有点自我感动了,这部电影还就真的缺少动机和戏剧冲突了。起码因为要证明自己剧本合理而让儿子从此背上污点的动机,很牵强。老父亲林日朗含笑被警察射杀,将一堆烂摊子留给别人的结局缺少戏剧冲突,并且十分悬浮。所以如题目所说,这本电影,强行将自己和父爱这个IP捆绑,实则荒诞可笑。春晚的小品,受到时长限制,起承转合,虽说也有刻意,强行宣扬主题之嫌,起码逻辑上大部分还是没问题的,也有笑点。但是这部影片,两小时,故事千疮百孔,要悬疑没悬疑,要逻辑没逻辑,连给人尬哭的机会也没留下。
再说说影片的架构吧。一是基本在预料之中。两批警察,一个强攻,搞笑担当。一个怀柔,笑里藏刀。从看到的第一眼,我就有预设了,真是完全不惊讶。我全场最惊讶的只有李治廷真的长得好像王力宏。看到公司的人嘲笑林日朗的剧本,我就知道他要演戏,要反转,要欲扬先抑。二是前后矛盾。先有说:“越是大人物,能掌控的事情越少。”后有:“有些人的孩子是孩子,有些人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并且幕后黑手——市长,掌控着这颗心脏进入了他儿子体内。所以,是市长算不上大人物,还是心脏移植这件事情很小?三是意味不清,用的一手首尾呼应,片头:“爸爸,为什么萤火虫在灯光下就不亮了?”这是个不错的问题。结尾:“因为它们只在黑暗中发光啊。”嗯?萤火虫看见灯光灭灯了?我大胆推测一下,萤火虫是不是代表那些大人物,而灯光象征人民。编剧的意思是大人物只敢偷奸耍滑,在黑灯瞎火中作恶,遇到正道的光就湮灭了?但是啊,但是,意象是不是取错了,毛爷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听说过?人民首先是个人,是小家,是分离的,聚合在一起才会拥有无穷力量。灯泡,就一根灯丝一根电线就亮啦,就比许多萤火虫聚合在一起要亮啦。当然,编剧可能是别的意思,欢迎指正。
作为一部悬浮剧,最不能缺的,就是根本不按常理出牌。首先,整个急救医院只有一个心脏外科医生,而且他可不仅仅年纪轻轻就是心脏外科的主任,他还能兼职妇产科,给孕妇看胎,也能兼职脑外科,挤进人群给林日朗看头部的枪伤。其次,林日朗拿的是假枪,可偏偏两大批警察,外加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没有一个人发现。泰国警司说的全是中文就算了,枪也不认识?全靠一个半退休的张正义主持正义告诉大家这是一把假枪?泰国药丸啊。最后,还有群众过于理想化。因为林日朗讲了一个大人物抢走一个弱小可怜无助中国小男孩要用的心脏,然后泰国手无寸铁的人民就群情激奋,当街和持枪警察打起来了?那按照这个道理,当看到泰国王室吃香喝辣,泰国人民就要拿出攻陷巴士底狱的勇气消灭王室?当一位医生尽全力却无法拯救一条生命的时候,泰国人民闻言又得群起而攻之吧。哦,影片里面还真有,有个人确实因为心脏外科医生当时没救回自己妻子的命就打算杀掉他来着。所以,按照编剧的说法,在泰国,啥都别当最安全,当医生的话,没一个能活到退休。
综上,我希望编剧少一些怀才不遇,多打磨打磨作品。希望能创造出一本对得起自己和观众智商的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