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戬》的故事从二郎神杨戬将自己妹妹杨婵压在华山之下开始,从沉香劈山救母告终,姑且不看故事画面呈现出来的蒸汽朋克效果,我们只谈这个故事梗概。
让我们将这个从中间讲起的故事再按照时间顺序从头到尾的进行一次梳理。
十几年前,杨婵遵从师命在华山之下用宝莲灯镇压玄鸟,但是玄鸟的力量渐渐强大已经不是宝莲灯能够镇压了,这时杨婵兄妹二人以杨婵的自由和杨戬的一只眼睛(以及斧头)为代价将玄鸟封印在了华山之下。
杨戬将外甥沉香安置在金霞洞府的师父那里修习仙术,之后十几年金霞洞的师父师兄并未好好的教导沉香而是对之非打则骂,孤苦伶仃的沉香从小埋下了要救出母亲的心愿。在巫山神女(外婆朋友)的帮助下,打伤了师父叛逃师门,开始寻找宝莲灯,想要劈开华山,救出母亲。
而另一边杨戬失去了自己大部分的法力,被开除公职,当上了赏金猎人,每日浑浑噩噩的在天界搜捕罪犯。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拉开了帷幕,最终以沉香和杨戬都背叛师门拯救杨婵结束。
这个故事,是一个以牺牲女性开始,以逆子弑“父”终结的故事。
我们先看故事中的女性——
比较这个故事和我们之前看过的沉香救母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从小看的那个版本的故事里,杨婵作为三圣母因为和凡人相爱犯下天条而被惩罚而压在华山之下,是追求自由恋爱的罪人,而在这个故事里,她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在华山之下看守玄鸟的狱卒。这样的身份的变化的意义在何处?
另外,故事里出现的神秘歌伎巫山神女,她又是谁?
仔细想想,电影故事里人设变化最大的,是女性的角色。
故事中的女性有两类。
第一类是无声的母亲
杨戬的母亲还有沉香的母亲,她们都是金霞洞或者说天下安稳的牺牲品。而恰好她们两者作为正反两面镜子,可以照射出仙人群体的虚伪。
在杨戬救母的故事中,师长们对杨戬悉心教导,大力帮助,因为那商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为了封神,获取更大的仙界权力,他们培养杨戬,劈山之后,天下动荡群雄逐鹿,那些仙人靠着助周武王成为天子得以封神,在这之后,能够引发天下权力重组的玄鸟成了无用之物,仙人们将自己的神勇之姿刻印在华山门口供后人瞻仰膜拜,安排了杨婵在华山之下再度封印玄鸟,而当玄鸟实力增长时他们选择了牺牲杨婵,而为了避免沉香劈山救母放出玄鸟,这些道貌岸然的仙人们无视杨婵为了仙界的牺牲,对于沉香百般刁难欺凌,不愿意教他法术,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避免沉香有能力放出玄鸟。
这两面镜子正好照出了巫山神女的那句话——“你们是为了天下吗?你们是为了你们自己!”
金霞洞的仙人们,天庭上的天王们,都是封神的既得利益者。杨戬年少劈山时,他们愿意相助以获取晋身之资。而沉香劈山时,他们知晓玄鸟之出,天下将乱,他们畏惧不已,百般阻挠,只有上次封神没有得到地位的申公豹愿意帮助沉香,原因也正在于此——混乱会带来权力重组的机遇。
这些人,借助于杨戬的母亲获得权势,借助于囚困杨婵阻挠沉香来保住权势,然而这一切,在这权力的更迭之中,这些被牺牲的女人们,只留下了含糊的“母亲”的角色,她们的喜怒哀乐,永远无关宏旨,她们的沉于地下的,是无声的,是被忽略的,是可以随时被牺牲的。
可悲的是,被牺牲掉的她们,最终也成了玄鸟的一部分。
我忍不住思考,玄鸟到底是什么?那玄鸟,是否一开始就是那无穷无尽的被压在山底,又永远被默默的牺牲掉的女性的化身呢?
第二类是被污名化的妖女
巫山神女在历史当中仅仅只有和君王共赴巫山云雨的情色故事,就像褒姒、貂蝉、西施、妲己。
她们是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妖女,但她们不甘于仅仅在历史上化身成一个屏风上的绣鸟,只能任由他人放在眼底赏玩,所以她们试图挣扎出屏风之上。
正如电影里神女在周幽王的烽火台上的言论,历史的记载当中,男人昏庸亡国,也必须要拖出个女人来挨骂。
神女愤怒,因而她要放出玄鸟,改变这不公的世间。
神女和杨婵的区别在于,她不是一个母亲的角色,她是以一个女性的角色登上历史舞台的,因而当故事里强调她的年龄的时候,观众都大呼意外,我们默认,美丽应该一直跟年轻挂钩,一个或许能够成为男主角的cp的女性角色,怎么能够是一个老女人呢?这样的巧妙安排又何尝不是对于观众刻板印象的讽刺。
另一面,杨婵在华山之下是无声的,但是神女却的有声的,但是她的名声是恶名,她这样的女人所获得的,是历史上的咒骂,必要的时候,还要成为那些无能的君王的替罪羊。
看似有声,实则她在历史上留下的,只有扭曲变形的形象。
另外再来说说故事里的两个男性角色:杨戬和沉香。
我在看电影时,一直有个困惑。
这个故事里,无论是杨戬还是沉香,他们都没有“父亲”这个角色。
后来我想,故事里的那个金霞洞的师父,实际上就是父亲化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故事里已经有父亲的角色了。
故事名为《杨戬》,是因为这个故事的逻辑里,救母是必须要“弑父”的,因为“父”才是救母最大的障碍。沉香的“弑父”在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完成,因为师父不慈,所以叛出师门也毫无压力,更不会后悔。而对于杨戬,他的“弑父”却无比艰难,他实际上也依靠着封神得到了权势地位,对于金霞洞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在劈山放出玄鸟这件事情上,他面临着更大的精神痛苦,这样的精神挣扎,才是故事的主角需要具有的特质。
当他用斧头镇压在华山之上,他想的是为了天下的安定。
为了这份安定,他可以牺牲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甚至法力。
但是整部电影的开头,当他失去了第三只眼睛换取天下安定,他却浑浑噩噩,神情憔悴,这样的变化是否是他在困惑于,牺牲一人以换取天下安定,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
而当他决心要带沉香去救母,是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天下的安定,从来不应该建立在那些无声的被牺牲的人身上。哪怕他通过自己救母的经历已经清楚,就算劈山也无法救出杨婵,但是他依然决定要去救出那些无声的牺牲者,哪怕背叛师门,亲手“弑父”,被天地所不容。
他清楚的知道代价,也清楚结局,但是他依然愿意让沉香去劈山。
沉香无从失去,故而能够毫无牵挂背水一战。杨戬对于师门万般不舍,却也能做到坚持正义,这才万般难得。
如果需要你作为既得利益者牺牲自己眼下所拥有的一切,甚至包括那些生命中最温暖的一切去救助那些无从发声的人,试问,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在这个故事里沉香和杨戬也同样是两面镜子。一心救母的沉香何尝不是年幼劈山救母的杨戬,那时他满心期待,劈山之后,定能救出母亲,这里面折射出的是对亲人的爱。而故事里的杨戬就是长大后的沉香,当知道劈开华山也救不出亲人,是否还要劈山来让那些无声的牺牲者重见天日,他最后做出了选择,其中折射的是对天下众生的义。
所以,他才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