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小人,阿莉埃蒂,小翔。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2019年的三月份,一个孤零零的下午,周末,回家打开电视很惊喜,因为很久没有看到过宫崎骏的相关作品出现在电视机上,放的是台配中文版,译名好像叫借东西的小人艾丽缇,我对这部影片早有耳闻,一直想看。当时电视机有广告,而且那个台的广告时长似乎非常的久,放一半就开始保健品的广告,我换台,另一个台在放周冬雨的那部《同桌的你》,那天的情绪特别应景,我处在一种心脏滴血的状态在看这部电影。

十四岁的年纪,对于这种电影的感知力还是很强,突然想通过这部电影聊一聊那段时间的经历。当时虽然只是初中生,备战中考的阶段时间依旧紧张,每天晚上晚自习上到十点多才放学,周末的休息是周六下午上完课回家半天,周日的下午再回学校上课,我向来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同时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

吉卜力的作品似乎就是那段时间我最乐意去幻想的东西,当时我喜欢的女生从某一天起突然再也不和我说话了,我陷入了很深的怀疑和崩溃情绪当中,似乎就是那个星期,某天晚上跑完操(初中时要体考,每天晚自习大课间会有一个夜跑时间段),出操场时我刚好遇到我喜欢的那个女孩,我就似平常的走到她旁边不远处和她开玩笑打趣,但是她如同没听到一般加快脚步,愈发遥远,我就这么跟了一路,中途喊了她几次名字,她还是佯装未闻。从那天起,我们一直到上高中之后的某天都没再当面说过一句话,这是我青春期最痛苦的阶段,当时恰巧看到这部电影,犹如饮鸩止渴。我的心脏比小翔还要痛上百倍。后面的某个周末,我给她发消息问为什么不理我了,她说没有不理我啊,还说开学主动找我说话。那天开学她来的很晚,我坐在座位上期待的看着她走进教室,只等到了她红着脸笑着强撑着和其他人说话的无视。后面再谈起这段往事,她逃避的说到,当时是我不理她,不是她不理我。

电影里的阿莉埃蒂与小翔的感情无需多言,注定无疾而终,两个不同的种族,甚至连友谊都是一种奢靡的幻想,不是说一根细针,一块方糖就能拉近的距离。吉卜力创作的永恒母体是保护自然,借物一族的遭遇和《百变狸猫》当中的狸猫如出一辙,都是因为人类的大肆扩张,导致他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也就是说阿莉埃蒂和小翔是完全对立的两个人,又如阿席达卡和幽灵公主。小翔和阿席达卡的形象其实是高度重合的,少有的心灵未被污染的人类少年,他们的纯良,却也在变相的伤害着更为弱小的异族。

电影里的一些细节,小翔出于善心,给阿莉埃蒂一家换上了崭新的家具,却被不怀好意的管家发现,找到了小人的住处,抓走了阿莉埃蒂的妈妈,把事情搞砸了,同时也算是永久的失去了阿莉埃蒂的陪伴。阿莉埃蒂和他做最终的告别时,小翔说了那句“你就是我的心脏”他们的立场或是说的现实一点,他们的阶级差距太大了,以至于事情已经这样了,就再没可能回到一切相安的时光。若说他们的不幸来自于外部的运行规则,源自世俗的肮脏,倒也不错。可大环境已然如此,那么他们的相识,就已经是错误的开端。阿莉埃蒂在小翔的身边和他告别,这基本注定他们此生不会再见。

这段我的代入感就很强,总是担心自己做错了什么不自知,出于好意却把事情搞砸。那天我就是在这种情绪当中看着故事发展,想着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又想不明白。后面六月份,那个女生跟我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和我说话,但是希望我不计前嫌和她从新做朋友,时至今日我想起这件事还是想不通,明明关系非常好的人,为何会在没有任何契机的情况下突然陷入沉默,如同陌生。人类的撕心裂肺大抵是源自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生离死别,有些人就宛若一口钟,终日在那里晃动,不去敲打便不会发出声响。似《花火》里的那种叛逆,禁止的大钟被无视规则的人敲响,或许这种人才更配享受快乐。

借东西的小人这部电影我后面大概又看了七八遍,每次看的感觉都不一样,但是初看时那处处心悸的体验感是让我永生难忘的,这是一部内核极其深邃的电影,绝不是简单的叙述爱情或是友情的故事,但是仅在这最浅显的层面,就已经将我卡死。为什么说吉卜力是伟大的?因为这个公司的影片,把现实和幻想都做出了极致的高潮,每部电影再观看时都有很难消解的浓浓愁思。写到这,我准备慢慢总结我的人生100部(并非一定是这个数字)电影,不停的撰写文字(不是专业影评),讲述电影与我的故事(同时这不是终稿,哪天想起来就补充或者删减一些文字)。